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知不道分子
作者:王小峰

《青年文摘(彩版)》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美国有一个家伙,叫雅各布,这哥们儿干了一件荒唐事,把三万多页的《大英百科全书》看完了,然后写了本《智高无上——当我啃完大英百科全书》。他说他读书的动力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弱智了,原因是他现在被各种无用信息塞满脑子,为了弥补这个心理缺陷,他发誓看完《大英百科全书》。
       其实,大可不必将《大英百科全书》或者《辞海》通读下来,知识历来是当成生产力来用的。雅各布想对抗的是知识、信息爆炸年代造成的大脑相对真空,其实是被数最吓坏了。没有知识正如沙漠寸草不生,知识、信息多了却跟洪涝一样,估计草也活不了,旱的旱死,涝的涝死,都不好。
       以前我们把从事脑力劳动的、还能制造出点思想的人叫“知识分子”,后来知识多了,共享的面积大了,谁都可以一知半解地去做点什么的时候,我们又发明了一个词叫“知道分子”。现在呢?知识和信息让你应接不暇,你就连知道的工夫都没有。比如:你去上网,有一万多条信息等着你去浏览;你去书店,有一万多本书等着你阅读;你去买电影光碟,也有一万多张碟躺在那里等着你看;你去看报纸,有一千多种报纸一万多页的版面等着你去翻;你去看杂志,有万多种杂志好几十万页等着你去看……结果你什么都干不了。但是你还是想用这些“垃圾”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变得像百利全书一样,一问啥都知。
       对今天更多的人来说,有时候做的是战备工作,在战争爆发之前,国家都会储备一些粮食、能源等东西,放进一个山洞里或者地下室,以备不时之需。我们今天对知识的拥有,其实就是战备状态。你看看谁家没有点CD、DVD、书什么的,买的时候都想一口气消费完,买回家里就当成装饰品。反正属于自己了,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我觉得这种人应该叫“知不道分子”,意思是:知道,但不知道其中道道的人。
       我刚上网的时候,每天花大量时间去网上寻找各种有用有价值的信息,后来发现电脑里收集到的信息超过了几十万条,但很少去看,拥有了这些信息跟没有一样,你还是个“知不道分子”。我当时的书签收集有将近一千个,每天花大量时间通过这些书签走向世界,似乎觉得自己特有知识、特有文化,后来发现如饥似渴吸取的都是些垃圾。网络时代只是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却钝化了求知欲,“上网冲浪”,其实无非是上了网冲动得让人浪一浪。你可能知道吴宗宪的一切,包括他说的“古巨基是华人的骄傲”这样的语录,但你很可能不知道董存瑞。
       以前我老怕别人笑话我无知,人家都在说一个什么话题,你却茫然不知所云,然后私下里要发奋图强。后来觉得,不用这么自卑,你该知道的一定会知道,你不该知道的,就算在你脑子里安装一个搜索引擎,你还是不知道。
       真的别问我平常都去哪些网站,我以前平均每天上的网站能超过一百个,现在却只在十个以内,要不是常常有人把链接贴给我,我可能根本想不起来去那些网站,你看超级链接多么形象,点一下就进去了,像芝麻开门,但更像蜻蜓点水,你光顾了嬉戏了。
       以前我一点看书的习惯都没有,现在信息干扰得厉害,让我不得不把看书的习惯捡起来,随便什么破书,只要能看下去,它带给你的东西就是有用的,那不是一条一条的知识,而是字里行间带给你的启示。这个是什么“维基百科”之类的东西无法带给你的,“维基”只能给人带来更大面积的知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