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趣]拯救地球一小时
作者:张 晶

《青年文摘(彩版)》 2008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从悉尼歌剧院到曼谷的寺庙,从罗马圆形大剧场到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从布达佩斯议会大厦到英国坎特伯雷大教堂,现代文明社会在2008年3月29日的夜晚8点,一片黑暗。
       这并非为了纪念某位重要人物的离世,也不是恐怖分子造成的意外大停电,如果在现场把满腹疑惑抛给那些正在经历黑暗的数以百万计的人们,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It"s earth hour”(现在是“地球一小时”)。
       所谓的“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发起的一项对抗气候变化的集体行动,2007年始于悉尼。据组织方披露,当年共有200万个人和2000家企业参加了活动,结果,在当晚熄灯的1小时内,悉尼市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10.2%。组织方表示,如果这个水平能持续一年,那就相当于路面上将减少近5万辆汽车。
       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从悉尼扩展到南非、欧洲和北美,38个国家的数百座城市加入其中。就连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这样从牙缝中挤时间的大都市也在其列。而斐济作为太平洋中唯一的岛国,也率先加入到“地球一小时”的行列。在新西兰的克莱斯特彻奇,超过100家企业和上千个家庭投入到了这项黑暗的事业当中。
       “地球一小时”活动期间,每个人好像都可以找到新鲜的点子和创意来享受这黑暗的一小时。在雅典附近的Aeglna小岛,大多数人带着蜡烛游行到港口,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多伦多的很多餐厅则借此机会提供了烛光晚餐。麦当劳的拱形标志变黑,尽管餐厅内部依旧明亮。不少活动的支持者还举办了“黑暗派对”,甚至在黑暗中凭着感觉踢球,或是打着灯笼散步。在悉尼,人们在海滩点燃篝火、播放绿色能源支持的户外电影来度过这个夜晚。直升机低低徘徊在城市上空,因为银行关闭了楼顶璀璨的霓虹灯。在哥本哈根,公园、皇家宫殿和歌剧院集体熄灯一小时,很多人聚集在中心广场看星星。南极凯西科考站的19名成员同时关闭居住地灯光,使用一种特制的蜡烛照明。搜索引擎Google的主页背景在很多国家由白变黑,页面上还鲜明地告诉访问者:“我们把灯关了,现在轮到你了。”
       全球变暖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熄灯恰恰是用一种最直接的方式,让公众体验能源紧缺对生活的影响。之所以选择在3月29日,是因为3月全球昼夜时间基本等长,能保证所有参与城市当晚都处于黑暗中,而且29日是星期六,不会对市民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
       但是就“地球一小时”而言,让这些建筑物熄灯一小时毕竟杯水车薪,那么“地球一小时”活动有何意义呢?世界自然基金会反复强调,能唤起公众对环境的关注,远比这项活动实际上减少了多少碳排放要重要得多。“不仅仅是关灯的问题,更重要在于唤起意识。节约能源是举手之劳,而且是对抗全球变暖我们能做到的最简单的事。”
       那些在“地球一小时”中感到愉悦的人们,像期待节日一样,热切期盼2009年3月28目的到来。他们心中有这样一种信念 每个人都应该为地球做点儿什么。
       王锋力 摘自2008年4月7日《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