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炸土豆条是哪里来的
作者:王栋生

《青年文摘(彩版)》 2008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炸土豆条是哪里来的?”这是德国一家幼儿园中班的“专题活动”。
       生活在城市的孩子都没有见过种土豆,有些孩子说炸土豆条是从商店买的,有的说是妈妈端来的,总之,答案五花八门。幼儿园教师设计了这个活动,就带着所有的孩子开始了“探究”。在春天,农民开着车把这群四五岁的孩子拉到了农庄。在那里,教师带孩子们参观土豆地,看农民种植土豆。孩子们参加了劳动,也种下一株土豆。在这株土豆旁,还插上写有自己姓名的小牌子。夏天到了,孩子们再次来到农庄,找到自己种下的那株土豆,锄草,松土。秋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农庄,看农民是怎样收获土豆的。然后,孩子们在农民的指导下也挖出了自己种的土豆。拖拉机把收获的土豆运回了幼儿园。在幼儿园的厨房里,孩子们和老师一同炸出了土豆条。他们终于弄清了:炸土豆条就是这样来的。
       全部探究的过程有四五个月。在这几个月里,孩子们也在等待答案。而他们的经历也许一生都忘不了。土豆条是这样来到了餐盘,那么牛奶呢?面包呢?苹果呢?都是一样的道理啊。
       关于劳动,国外有很多有趣而且快捷的了解方式。2007年去美国探亲,在宾州哈里斯堡参观了“好时”巧克力工厂。在热烈欢快的歌曲声中,游览车载着游客沿着参观线路穿过工厂,借助实物、动画、图片和生产线,从采可可、给奶牛挤奶,一直到巧克力装箱,全部看完,大概七八分钟。每一个场景都洋溢着劳动的快乐。在游览车的终点,几乎所有的参观者都在开怀地笑着,也许因为大家都弄清了“炸土豆条是哪里来的”。从那以后,我每拿起一块巧克力,眼前都会浮现出那欢乐的劳动场景和繁忙的生产线,耳边还响着奶牛们的歌唱。如果有可能的话,真想建议孩子们都去看一看,他们喜爱的巧克力是如何从农民工人的手上制造出来的。
       更快捷的当然还有,全在书本上。中国的学生,特别是城市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的知识都来自课堂。他们的“做题能力”据说是全世界第一,可是他们对这个社会了解得太少太少,有一回问学生有没有参观过工厂,看一看流水线作业,全班同学竟没有一人举手。
       而中国社会对农业劳动的轻视,使孩子对土地、对农村和农业了解得非常少,对农业劳动则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十几年前,我的学生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回校后,有些同学在作文中写了和猪合影的事。我很惊讶。学生说,有生以来吃了那么多猪肉,却是第一次见到活的猪,闻到了活猪的味道,听到了猪的叫唤,于是觉得有必要和猪照张相。
       有位老教师感慨地对我说,他小时候的玩具大多是自己做的,坏了自己修,从小会使用各种工具,甚至会制作工具。现在的孩子不会做玩具,更不用说会制作工具了。你可以看到,凡是会利用工具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有创造意识,他们那双灵巧的手甚至还能画出大脑中的诗句。
       不要让孩子们离开土地,更不要让他们厌恶体力劳动。因为学会劳动,人才会有一双灵巧的双手。人,就是在劳动中逐渐站立起来的。
       周立 摘自2008年3月20日《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