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数学题中的人道精神
作者:吴若权

《青年文摘(彩版)》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朋友的孩子就读私立小学五年级,这是个人人称羡的贵族学校。但是最近为了协助孩子处理一道数学题,他气愤地跑去学校和老师理论。题目的大意是:发生山难,登山者A君获救,碰到B君和C君。B拿出4条面包,C拿出5条,肚子饿了,三个人平分这些面包。A从身上掏出600元钱,B和C应该跟他要多少钱?
       数学题的正解是:B应得200元,C应得400元。因为B自己吃了3条,只拿出1条给A,而C自己也吃了3条,拿出2条给A。B和C拿出的比例是1:2,所以600元应该按照1:2的比例,分配给B200元,C400元。
       从数学的观点,命题逻辑严密,解答正确。但我的朋友,看完题目的解答之后,非常伤心。“怎么会这样呢?竟然教小孩子向发生山难的人收面包钱?”他难过地说。“哪一家的面包这么贵啊?”他的太太也抱怨。
       他和校方约好时间,针对这个题目给出自己接近人道精神的答案:“应该不用收钱。”校方非常客气地接待了他,并说明参考资料不是学校老师所编,以后会请老师多注意等等。他心里明白,这不过是形式上的交代,但他并不灰心:“学校教育只是一部分,幸好我们还有家庭教育可以补救。以后,要花更多时间陪孩子做功课……”
       我很佩服这样的教养态度。他没有推诿为人父母该有的责任,当他发现学校偏重知识教育,忽略品德的时候,他警觉地提醒自己,还是要靠家庭教育来打基础,不能全部仰赖学校。毕竟,人生的成就,不是单靠知识就能打造。知识,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
       吴明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