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智]逻辑
作者:舟欲行 黄传会

《青年文摘(彩版)》 2008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868年3月26日,阴。
       这一天,日本天保山海湾迎来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时刻。就在这一天,日本新一代天皇——明治天皇要在这里检阅日本海军。
       天皇的御驾来了。天皇个子不算高大,走在保卫他的武士丛中,几乎看不见身影。他的腿脚由于运动神经的先天缺陷,一瘸一拐的。他,还是个16岁的孩子,对海洋和军舰怀着16岁的好奇。
       辅佐他的大臣们早就在他的面前讲过,要使日本强大,要让天皇成为照耀亚洲的太阳,必须对外扩张。而对外扩张,首当依靠强大的帝国海军。明治天皇登上天皇宝座还没几天,就急不可耐地要看看作为日本希望所在的帝国海军了。
       军舰上的士兵接到了天皇莅临的信号,各舰拉响了汽笛,吹起了喇叭。天皇猛地抬起头,冲动地推开了周围的高大侍从。他终于看清了大海,看清了他的海军。
       三月的海风,裹挟着寒气向他卷来。他感到浑身发抖,而脸庞却涨得通红,额角上甚至渗出了汗珠。这样一支军队如何能不争天皇汗颜?
       但见那军舰。船身笨重,色彩暗淡.锈迹斑驳,桅索散乱。再看陈旧的火炮旁站立的军官和士兵,个个都显得没精打采,毫无生气。他的大臣们曾经向他进呈过西洋军舰的图画,那些军舰简直就是魁梧、英挺的美男子。舰身高大、狭长,桅秆高高地直刺青天,粗大黝黑的火炮高傲地昂着头,上面的水兵穿着雪白的衣衫,一个个精神抖擞,脸上全挂满了自信的笑容……
       御览中的西洋军舰.和眼前的帝国舰队,何止是天壤之别!
       “这不是我要的军舰!我的军舰应是日本的骄傲!”这次海上阅兵给天皇留下的深刻印象,久久挥之不去。在辅政诸大臣的帮助下,他立草诏书,谕令全国:海军之事为当务之急,应从速奠定基础。
       从速!加快!日本人的“水磨”遇到洋流的冲击,立即疯狂地运转起来了。
       沉埋多年的林子平的《海国兵谈》被“解放”了出来,成为谈海防、论练兵的重要理论依据,甚至中国人魏源那本在故乡遭受冷遇与遗忘的《海国图志》,也成为天皇、大臣的必读之书。
       在日本兵部省炮制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中。日本未来的海军将要超过英国,在20年内拥有太小军舰200艘。
       在欧洲的几大造船厂,都可以看到日本人的身影。这些矮个子的东方人,早就脱下了传统的和服和木屐,他们身穿燕尾服,头戴礼帽,到处深深地鞠躬,到处打听哪里有适合日本的舰船出售。他们的舰船和枪炮生意做得异常艰难,因为整个欧洲都在忙碌着自己的事儿,对他们的举动兴趣不大。
       但是,他们白天仍旧东奔西跑,到处活动,不放过一个可能的机会;晚上,他们聚在一起,重新按照在国内的身份品级次第坐好,激动地重温着天皇的谕旨,憧憬着飘扬太阳旗的舰队横行太平洋时的壮阔景象,这时,他们往往要泪流满面,把白天受到的屈辱和冷遇忘得一干二净。他们是用在海滩上做小买卖的精明,向世界购买着一个民族的尊严。
       在皇宫里,明治天皇的眼睛里充满血丝,他处在极度的亢奋之中。
       海军经费一加再加,用于海军建设的专门国债发行了,烟草税、药物税都投到了海军这个无底洞之中。明治天皇东张西望,越过那些张手要钱的臣子的头顶,他看到了另一番景象——权臣贵族极尽奢华的府邸,通宵达旦的宴饮,依红偎翠的游戏,一掷千金的豪赌,充斥马厩的名马,镶嵌珊瑚宝石的衣装……
       愤怒的明治天皇向他的臣子们扬起了无形的鞭子,发出了无声的诏令:从即日起,天皇开始撙节内官开支。进餐时的四碟八碗撤了,入夜的笙管笛箫停了。什么锦衣玉带,什么钟鸣鼎食,天皇不要享受。不要排场,只要海军。
       1887年7月,天皇发布谕令
       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之事。而从国库岁入中尚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三十万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谕令一发,举国贵族富豪无不为之震动。有钱人竞相效仿天皇,纷纷解囊捐款。不到三个月,海防捐款总额竟达103万之多。
       到甲午战争前,据说明治天皇甚至用饿肚皮的方法,给他的文臣武将起带头作用。
       据说,当时到日本去的中国人不少,有人带回了日本天皇靠牙缝里抠肉来供养海军的见闻。在京城里居然被传为笑谈。人们说:“东洋小夷,毕竟是东洋小夷,这么干,也不怕让人笑话!”
       让人笑话,丢一国之主的脸面,似乎是非常可怕的;唯一不怕的,就是没有海军,没有国防,没有主权和尊严——这,就是上世纪大清国的逻辑。
       杨威 摘自(龙旗)学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