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缺席的母爱
作者:羽 毛

《青年文摘(彩版)》 2008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孩子七岁那年,被诊断出患了白血病。男人一筹莫展,蹲在病房外面抱着头哭。进来后男人还红着眼圈.孩子讷讷地说:“爸爸别哭,我都不哭。我就是,很想很想妈妈。”
       男人在建筑工地打小工,三年前离婚,孩子一提妈妈,他就要骂,甚至揍上一顿。这一次,男人无法拒绝孩子的要求,辗转联系上了前妻。
       女人马上从打工的沿海城市赶回家乡,照顾生命垂危的儿子。孩子在病床上画了一幅画,拿给女人看。画上的小孩在笑,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背景是盛开的花,闪光的星星,空白处写着“幸福的一家”。
       女人说,画得真好,还给妈妈穿上裙子了!
       孩子说,不是裙子,是婚纱。
       女人一听就哭了,病房外吸烟的男人也流了泪。
       为了满足儿子可能是最后的愿望,半个月后,他们在儿子的病房外面,举办了一个简易婚礼。很多媒体都来了,为这个“懂事”的孩子感动。
       他在众多话筒的簇拥中说,“我只是想像别盼孩子一样,爸爸妈妈都在身边。好多同学都笑话我,说我没有妈妈……”
       德国。
       也有一个七岁的孩子,得了急症住进医院。父母都在一旁照顾,一家三口根本看不出异样。两年前一个傍晚,妈妈把他叫到房间,跟他郑重商量,“爸爸和妈妈考虑很久了,不愿意再在一起生活,你同意吗?体可以跟妈妈住五天,然后到爸爸的新家去过周末。”他想了想,问:“爸爸的新家在哪里,那里有游乐场吗?”
       就这样,父母离婚了,男孩只是多了一个家。父亲也常到老家来,还会给妈妈带一束沾露的鲜花,然后把他举过头顶,抛到天花板上。父亲也参加他的家长会,买了他最爱的脚踏车做生日礼物,只需要他为父亲的新家“整理一次草坪”。
       父母离婚了。生活并无不同。德国人不能容忍的是名存实亡的婚姻,是欺骗隐瞒的偷情,和对孩子貌似温情的撒谎。他们相信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勇敢,有时会超乎大人的想象。
       孩子也觉得很正常,在学校大抵不会受到嘲笑,在小区也不会遭受欺负,或者听到邻人不怀好意的窃窃私语。自然,他也没有促成父母复婚的愿望。幸福或许换了一种方式,但是一直都在,而且确定无疑。
       给我讲述这个故事的德国朋友,是小男孩的叔叔,正在中国留学。他读到报纸上的故事,看到孩子一家被众多媒体围观的照片。问:“这个孩子如果不是重症,能得到母爱吗?他的母亲为何缺席好几年?”
       邢勇 摘自2008年1月8日《杂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