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地球改名记
作者:邓扬威

《青年文摘(彩版)》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人类高能耗、高污染、高浪费的“三高”生存模式使地球不断升温,冰川不断融化,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比例逐渐被改变。
       2100年,变为二分陆地八分海洋。此时小桥流水的画面不复存在,洪水滔滔才是实景;抗旱成为考古用词,治水才是现实任务,遗憾的是水太多,无论用鲧的堵法或禹的导法,都治不了。
       2200年,变为一分陆地九分海洋。此时没了内陆,城市都沿海,或干脆就泡水里了;地产商不再建房,只造船。把资金投到火爆的诺亚方舟建造业上了。
       2300年,海洋比例突破九分,陆地不足一分。此时人类最大的改变是:连诗人都不肯赞美水是浪漫的了。
       2400年,面对基本看不到陆地的地球,大家觉得还叫地球很尴尬,于是召开联合国大会(在水上开,类似水乡人搞社戏),研究地球改名事宜。
       2500年,人类爱扯皮,地球改名研讨百年后才确定混球及水球两方案:有人说水污染厉害,太混,叫混球客观;有人说叫混球有损人类脸面,叫水球中性。于是表决,最终地球改名为水球。
       2600年,人类死不悔改的“三高”生存模式导致水球(即前地球)升温加速,大量水资源被消耗,海洋覆盖比例开始盛极而衰。
       2700年,变为二分陆地八分海洋了。2800年,变为八分陆地二分海洋了。2900年,海洋已不足一分,陆地突破九分了。
       3000年,肉眼很难看到水了。没水的水球还叫水球,像话吗?只能改名。怎么改?重叫地球吗?不但缺乏创意且不够贴切:此时水球处处是孙悟空也害怕的火焰山了。
       联合国于是开会(火山上开,代表们被烤红薯),水球再度更名,称为火球了。
       王宣//摘自2007年12月8日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