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趣]都市“拼客”族
作者:胡 斐

《青年文摘(彩版)》 2008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这是一种新的城市联谊方式:“北京拼客俱乐部”、“西安拼客网”、“重庆拼客联盟”等网站正召集“拼客一族”。从最基本的拼车、拼饭,到后来的拼接孩子、拼买彩票等等,只要是可以拿来“拼”的,都会聚集起一批有相关需求的人。
       网络催生的AA制延伸
       “中国拼客网”的创办人林雄波说他创办这个网站的原因起源于盒饭。由于每天吃盒饭的滋味着实腻味,于是联想到其他人也应该会有类似的问题,“但如果直接找他们一起吃饭,通常都不好意思开口直接说‘AA制’消费,于是就上网搜索有没有这方面相关的网站,希望可以召集到附近网友一起AA制吃饭。”然而在网上找了一个多星期后,他几乎没有发现有这相关方面的专业平台,功能很单一,于是就产生了自己创办一个平台的念头。此后,各式各样的“拼客”平台在网络上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开来。不管拼的内容是什么,拼客们都是网民,所有的拼客活动都建立在网络信息的基础上。由于虚拟空间带来的风险性,因此财务公开是拼客见面活动的最重要原则。大家同吃同住同玩的时候都要设一个“领头人”,费用大家摊算,多退少补。
       
       一分为省钱九分为交际
       如今,网络交友成为一种新方式,拼客只是把这种方式带到了生活里,节约成本是一方面,借此机会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更为重要。
       据统计,中国35岁及以下的网民达到了10123万人,35岁以上的网民仅为2177万人,因此1970年代以后生人是中国网民的主力军,考虑到经济独立问题,拼客的主要组成年龄层还是在20~35岁之间,即“70后”和“80后”。一名拼客在网站上留言时表示:“‘80后’如果不是幸运的多胞胎,那大多是独生子女,自从大杂院搬进楼房的鸟枪换炮之后,就越发觉得孤独。要感谢网络,只要在网上发个帖子就可以从天南海北召集一群素未谋面的人共游,实属人生一大乐事。”
       在一些移民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等,外来务工和移民者也是拼客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这些城市的拼客网站上,农历春节前都不约而同地出现“如果你今年过年不回家,如果你可以考虑和一个陌生人拼吃年夜饭,请联系我,我的QQ号码是……”这样的留言帖。普遍认为这类人在另一个城市的孤独感较强烈,“结伴”和“搭伙”是他们慰藉精神空虚的处方。
       
       精英的低成本消费观
       在一些拼客网站的论坛上,有这样一个上海市民的帖子:“我每天早上七点十五分在陆家嘴乘地铁去莘庄花费五元,若有人刚好能从莘庄那方向过来,我们可在地铁内交换卡,这样就能省下两块了。”很多人把此作为显而易见的贪小利心理,但各种拼客网上参与的却有不少月入颇丰的“精英人士”。
       “平时上班朝九晚五,神经绷得紧紧的,很累。每次会遇到不同的人,可以学到新笑话、新游戏、新点子,大家在一起交流怎么玩,慢慢地自己也越来越会玩了。”很多白领人士把拼客活动当成生活的调剂,认为如何寻找工作之外的生活方式是调节心理压力的必要条件,其他很多活动都需要高消费作铺垫,而拼客的节约型交友方式反其道而行之,更让人乐于参与。在精英们看来,节约型消费与高质量的生活并不产生冲突,套用一句老话就叫做“钱要花在刀刃上”。
       “拼客”所倡导的精神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追求实惠。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以最少的资金享用最多样性的选择”。
       闻河//摘自2007年4月15日《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