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想着]冒名顶替 等
作者:佚名

《青年文摘(彩版)》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冒名顶替
       四年前一个九月的一天,新疆部队某部卫生部黄波同志接待了一位远方来的客人。客人带着黄波同志寄回江西老家的照片和家信,还带来了舅父陈长荣的热情问候。这位客人自称是黄波同志的弟弟黄涛。黄波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离开了家乡 ,亲兄弟俩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面了。黄波同志十分高兴。
       几天之后,黄波同志就让他弟弟参军,在部队某合作社当记账员,后来又当调拨员。
       黄涛到合作社以后,工作积极,常常自动加班加点,领导和同志们都觉得黄涛是个好干部。1953年他立了一次功。黄涛申请入党,说要争取做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但是黄涛很少到他哥哥那里去,这也没有引起怀疑。直到1954年1月,黄涛随黄波到北京,和黄波同志的爱人三个人合照了一张照片。事情才突然发生了。
       1955年9月底,某部收到一封江西省兴国县东村区政府寄来的信。信上说:原你部卫生部黄波同志寄给家中的照片,中间站着的人不是黄波同志的胞弟黄涛,而是我区逃亡地主邓德明。
       这真是令人难以相信的一件事。
       经过慎重的调查,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恶霸地主邓德明,曾经参加过国民党、青帮,一贯在乡间横行霸道,残酷地剥削农民,强奸妇女。
       1950年底,邓德明被政府关押了一个多月。后来他假装向人民低头认罪,骗得政府的宽大处理,但他并没有真正地低头认罪。1951年4月,他逃到广东某地,潜伏下来等待国民党复辟,只因为政府检查很严,不能立脚,才在5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偷偷又回到家里。
       邓德明潜逃回家以后,想起一条妙计。原来他邻居黄永年的儿子黄波和亲戚陈长荣参加革命很久,黄波现在解放军当干部。黄永年因为不识字,常常请他看信和写信,因此,他对黄波和陈长荣的情况,都了解一些。他还利用看信等机会,偷了黄波和陈长荣的照片和信件。同时他又打听到黄波的三弟黄涛在解放以前被国民党抓去当兵,长期下落不明。于是邓德明带着偷来的书信、照片和假造的证件,从江西逃到陕西蒲城,以黄涛的身份找到陈长荣认上了“舅父”,9月下旬又到了新疆,找到了“哥哥”黄波。
       但是马脚还是暴露了,在革命队伍中隐藏了四年多的反革命分子,终于落入了人民的法网。
        1956年1月12日《解放军报》
       高考生被冒名顶替篡改命运
       赵雪艳家住徐州市沛县,2001年,她参加了高考,但却迟迟没盼来录取通知书。
       2004年3月,赵雪艳的姐姐因出嫁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时,偶然发现妹妹的户口已于2001年12月13日迁入南京钟山学院,理由是“升学”。可妹妹并没有上学啊。难道妹妹被人冒名顶替?
       接下来的事实证明了她们的猜测。她们发现,正在钟山学院上学的假赵雪艳,曾用名为“赵慧”,但教育局的资料显示2001年全县范围内没有叫赵慧的学生参加高考。没有参加高考怎么上的大学?
       钟山学院调取的“赵慧”的学籍档案显示,赵慧进入钟山学院前的学籍册、体检表、面试表等材料上的照片均是赵雪艳的,而进校后所建的学籍册的照片则是假赵雪艳——“赵慧”的!此外,履历表上显示“赵雪艳”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沛县,而赵慧一直住在县城,这一履历和真赵雪艳的完全一样,“假赵雪艳”赵慧冒名顶替真赵雪艳无疑。而假赵雪艳的身份证号与真赵雪艳的号码却完全一致。
       据赵慧的家人说,这一切都是赵慧的爷爷、沛县电大校长所为,但徐校长已在2003年4月因病死亡。另外,录取通知书是怎么送到假赵雪艳手上的,也是个谜。事情发生后,钟山学院立即做出了开除赵慧学籍的决定,惩罚冒名顶替者。
       2006年6月13日《新华日报》
       坐上社里大车走娘家
       初一的晚上,西安草滩区青门农业社的干部还在副主任王树农的家里开着会,准备着手解决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副主任向大家说道:“明天是初二,好多人都要走亲戚去。在过去,有牲口、有车的人,就套着车去。没牲口、没车的人只好步行。现在大家都是一家人了,牲口和车每个社员都有一份,我们要想办法安排好,使每个社员都能坐上车,以免在这件事上有意见。”
       社主任卢志俊又说:“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哩。过去有牲口的人,坐不上车,他们就会说,咱入了社,倒不如从前了。过去没牲口的人坐不上车,也会说,还说社里的牲口、大车都有咱一份哩,咱今年走亲戚还不是靠腿走?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研究。”
       但社里只有四辆车,顶多只能管四家,总有几家坐不成。
       幸亏生产小组长杨明轩想出一个好办法:先了解一下明天有哪些社员要走亲戚,然后,每天按路线划分安排好,哪几家朝东去坐一个车,朝西去坐一个车,保险都能坐上。
       于是大家马上就分头挨家挨户去问了。
       社员席振福这天正和他的儿子志娃、志娃他妈坐在炕上,组长傅正荣掀起门帘子进来了,问:“振福,你几时出门哩?社里给你准备车!”
       志娃他妈不相信,正荣说:“谁和谁是一路,能坐一个车,就坐在一起。”
       志娃妈立即高兴地告诉正荣:她的娘家在盐张村。
       第二天天刚明,振福他们一出门,只见社里走亲戚的四辆车都套好了。每辆车上都坐着好几家,花花绿绿地坐了一车。
       不一会儿,车到了盐张村村口,人群中有人就问:“这是谁家的车?咋一车坐了这许多人呢?”振福就把道理讲给他听。那人说:“农业社真是谋略得周到!”大家一递一句地赞不绝口。
        1955年2月4日《陕西日报》
       山东农民开“私家车”走亲戚
       “走亲戚”是过年的重头戏,亲戚朋友总要在大年初二相互看望,问一声“过年好”。
       早些年,在山东农村,农民“走亲戚”,靠的就是自己的双脚,后来,自行车成了主要交通工具,再后来,年轻人大都骑上了摩托车,近几年,农民买农用汽车的越来越多。这种车,贵的一辆两万多元,便宜的只需五六千元。农忙时,农民们用它运肥、拉庄稼,闲的时候用它赶集、搞运输,过年了,“走亲戚”就成了它的主要任务。
       诸城市相州镇沙河套村有三百多户人家,绝大多数人家有农用汽车。正月初二一早,小村里四处响起马达声,那些急于回娘家的媳妇,大声地催促着自己的汉子发动汽车,男人们很是得意地踩一脚油门,一家人便欢欢快快地上了路。
       2007年4月20日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