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幕后]不说人话的语文教育
作者:李承鹏

《青年文摘(彩版)》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经过12年的语文教育,很多学生高三毕业时,基本上就不会说人话了。
       很多老师一直致力于教学生怎样把一切文章都写成“说明文”,而且是家用电器说明文——准确无误,但极其无趣。我一直看不懂电器说明文,所以我一直念到了中学,作文得分依旧很低。
       我的中学作文得分低是有原因的,我觉得那些范文实在太滥……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各位看官请看——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文章还是口号?还真以为排比就能吓唬住人!通篇废话,毫无具象意境可言。而且茅盾先生超喜欢倒置词语,把“折磨”写成“磨折”,把“质朴”写成“朴质”。还好,他老人家没有在文中把“坚强”写成“强坚”。偏偏中学大纲里将此奉为象征主义散文经典。
       肯定有老师愤然批评我,“作为战斗檄文,当然可以多用排比及口号”。但排比不等于叽叽歪歪,请看——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斜横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您老能不能直接写“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从干到枝甚至到柔软的叶一律笔直向上,这就是一种民族的力量”。喊口号也讲究言简意赅,短则凝聚人气,句子太长就没耐心听,往往刚念了1/3,群众就跑光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语文就是说话,语文教育就是说话教育,就这么简单。但很多老师却让语文教育成了八股文训练、考据癖训练,有点类似练《葵花宝典》,欲练此功,挥刀自宫——从一开始就先把人性给阉了,所以说不出人话来。
       我厌恶枯燥的语文,厌恶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很多的语文老师,天天做的事情就是帮作者揣测创作意图。于是,一切文章皆无想象力,一切文章皆成说明文,或者口号。
       这样的语文教育大旗下走出来的学生,不仅写不出什么好文章,而且也读不出什么是好文章,这道理和长期看不到猪跑,也就吃不到猪肉是一个道理。在经过那些所谓的经典语文课文一惊一乍式的熏陶之后,现在又居然有那么多人认为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好的文字——
       哦,我的王道士啊,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没问题,当你足够肉麻,怎能不流血?
       翁番摘自2007年2月27日《语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