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审美]膜间道
作者:李 新

《青年文摘(彩版)》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
       膜,一种世间最诡异的物质存在。它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黏膜;介于透明与实体之体——虹膜;介于重力与浮力之间——翼膜;介于频率与触感之间——鼓膜。
       伦理学上,它甚至还介于贞节与放荡之间。
       这种生态方式如此奇异,因此科学家们同时推定,不同宇宙间的次元隧道,可能就是一种可逆渗透时空元素的膜物质。这种连接,在江湖上被称为——阴阳界。
       汉语里,有一词被专门用来形容信仰虔诚,叫膜拜。
       2
       手机贴膜是几年前才兴盛的。原本是触屏式高档手机的副产品,后来自行脱离手机研发的周期轨迹,自我衍生。
       目前,市面上好一点儿的贴膜大约要80元钱左右。方寸大小,毫厘之间,按克度价格计算,手机贴膜早已超越手机的其他周边产品,堪比黄金。
       看似若有若无的薄,实则厚重无比,这种现象,是否在读志异小说时才发觉似曾相识?
       膜的背后有一种力量,我们无法解释。
       3
       给手机屏贴膜的人,称为“膜士”。膜士的行为,庸俗心理学上被视同于酷爱包书皮做封套,解读为缺乏安全感。这种用自然科学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庸俗,结论也不可能正确。
       如果触屏式机屏的贴膜还有一定的功利目的的话,那给直板手机屏贴膜,显然更具仪式色彩。这是一份与自然规则赌誓的契约,要延长既定的寿命,条件是通过自控不触破那薄薄的间层。
       从这一点上说,膜士非但充满安全感,甚至有些胆大妄为,他们敢于质疑天地间最高的法则。
       膜的脆弱让这个赌局危机重重。薄薄一层。但赌局本身的价值非凡,即渺小如虫子,从茧膜一经脱出,便能羽化升天。
       4
       膜士有天然的信仰倾向,因此更容易皈依。因为时时有约定在身,他们了解所有的规则都轻薄得触之即破,结果是彼此受损。对自控与力道的领悟,让他们充满智慧。
       在职场上,他们是最好的伙伴执行者,自省和自控将确保他们不会主动损害对方的利益,也不会拉帮结派,因为直觉让他们与别人永远若即若离。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很勤奋。在这一点上,膜士很像西方早期的清教徒。
       5
       不要轻易地给自己的手机贴膜。贴膜不是简单意义的防护行为,它是你接受一项重要约定的承诺,随之而来的是权利、义务,还有代价。
       如果有一天,贴膜被你无意中戳破,那就要小心一些了,因为你已经成赌局的失败者,不再是规则的宠儿,大凶。
       黄霍摘自2007年1月14日《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