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没有围墙栅栏的城市
作者:巫国明
《青年文摘(彩版)》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到过许多城市,却始终未能遇上一个城市是没有围墙栅栏的。
围墙与栅栏,已构成现代城市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它不仅暴露了一个城市的无奈,同时也成了横在城市人心头的一块“心病”,一个不可逾越的人为障碍和一道痛苦而丑陋的疤痕。然而,试想想,如果没有了围墙与栅栏,我们还能拿出什么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来面对一个城市日趋严重的治安问题,于当下这个道德日渐沦丧的社会,捍卫我们业已动荡不安的生活?
结实的围墙,固然抵挡着盗窃、破坏和缺德的种种恶行,但也阻挡了春风的流动,截断了风景的延伸,阻碍了视线的开阔。它让一个城市变得零乱、压抑、琐碎、小气,打扮得再美,也只是一堆盆景随心所欲的无序堆放。
而栅栏,任你制造得多艺术,它带给我们的,或者说它让我们感受到的,始终是拒绝、防御、闭关自守和互不信任。它不仅摧残了景物的完整性,还逼着你不得不从夹缝中看人,很有点儿深牢大狱、囚室铁窗的感觉,甚至使彼此之间徒生敌意。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优美的诗句背后,隐藏着对围墙栅栏的不满与控诉。
20世纪90年代,欧洲有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日耳曼人彻底铲除了那堵把他们的国土分割成东、西两个敌对阵营的柏林围墙。而在他们付诸行动之前,东、西德两地的人民早已先在心里拆除了柏林围墙。建设一些什么,是从心里开始的;拆除一些什么,也得从心里着手。
2006年12月9日,我来到珠海,从水湾头到北师大珠海校区,汽车载着我穿行在总长近40公里的情侣路时,我有了惊喜的发现:除了右面临海的石栏杆外,左面竟没有发现任何围墙与栅栏。是的,我终于发现了一个没有围墙栅栏的城市!
此前我一直认为,什么时候城市里没有了围墙与栅栏,春色无园而满城,红杏无墙而不羁,小区与小区连成一片而呈现大气,园林草地没有了人为切割的分离而复归大美,风景不再破碎支离,那时,人类才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园。
冯国伟摘自2007年1月16日《珠海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