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工作]当辣椒长成大蒜等
作者:李开周等

《青年文摘(彩版)》 2007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清朝出过不少神童,徐题客是其中之一。这徐题客,一岁能说话,两岁能认字,把老爸老妈骄傲得了不得。五岁那年,徐题客的外公,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张廷玉大学士,到闺女家来做客,见小家伙虎头虎脑伶俐可爱,就抱到怀里疼起来没完。保姆在旁边显摆道:“官官虽幼,竟能随板作歌。”意思是说,别看咱宝宝人小,他能识谱唱歌呢。
       来个暂停,请大家猜猜张廷玉的反应。放到现在,外公听到外孙有这本事,肯定把张老脸乐开了花,你要这么猜就错了,张廷玉当时不但没高兴,还发了脾气,一边把外孙推给保姆,一边怒气冲冲道:“如果真这样,这小子算完啦。”
       有必要解释一下张廷玉为什么下这个结论:徐题客打小会唱歌,说明他有搞音乐的倾向,而在清朝搞音乐地位很低,充其量是个下九流。如果徐题客不会唱歌,而是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就说明他有做学问的倾向,将来就能做个公务员,而做公务员才是张廷玉眼里最好的出路。徐题客真要懂事的话,就别玩什么随板作歌,而要摇头晃脑念一句孔夫子的警句:“逝者如斯夫!”这样外公才能高兴起来。
       张廷玉是资历很老的公务员了,他辅佐过康熙、雍正、乾隆他们爷儿仨,相三朝,立二帝,既是大学士,又是军机处首辅,公务员之中级别最高,天是王大,皇帝是王二,他老张就是王三,自然知道身为高级公务员的幸福所在,对他本人来说,除了做公务员,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人生选择了。现在他又把这个观念套到徐题客身上。
       然而天分这玩意儿可不是说有就有的,同样也不是说没有就没有的。比如徐题客,他就没有做公务员的天分,他在外公的谆谆教导下,爬了半辈子,始终是个股级,连副科都没混上。而搞音乐的天分却挥之不去了,后来以给人配乐为生,幸亏这时候张廷玉已经作古,否则肯定会被他气得作古。
       按张廷玉的性子,他才不管天分与爱好,在他眼里,公务员地位高,孩子将来就得做公务员;反过来,如果搞音乐地位高,孩子长大了就必须去搞音乐。这个性子有点儿像二傻子种庄稼,本来种了一片辣椒,发现没有大蒜好卖,就命令辣椒全部长成大蒜。常识告诉我们,不管市面上流行什么,辣椒就是辣椒,要它们长成大蒜,这有违辣椒的本性。
       幸亏辣椒也在不断进化,我毕业那年,全系3000名学生一个不落全报考了公务员,当然未必都有做公务员的天分和爱好,主要是市面上正流行公务员。事实上,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是辣椒还是大蒜,只要好卖,我们随时可以长成辣椒、大蒜或者别的什么。
       周顺奎 摘自2006年10月2日《中国新闻周刊》
       招聘特工
       张 衡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下大力气招兵买马、期望增扩队伍的行动始于2002年。当年,一张黑白的招聘广告招贴画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一些印刷品上,虽然这对于CIA是大胆的突破,但这个平淡的广告丝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随后,CIA又把广告做到电视媒体上,在一个棒球联赛的间歇买了30秒钟的播放时间,结果依然收效甚微。
       CIA人事部门的官员意识到,他们需要一个全新的计划,需要一些招聘“花招”。于是,CIA雇了一家专业广告公司进行策划管理。
       很快,让人耳目一新的CIA招聘广告登上了颇具影响力的“探索”频道。
       广告中一只蜻蜓四处飞,而它实际上是个高科技侦探仪,最后短片在“如此先进的科技,这是个机密”的广告语中结束。
       短短几十秒的广告在播出几天后就吸引了3500份简历,很多求职者都说是看过广告后立即决定申请CIA的工作。从这以后,CIA的广告“攻势”越来越猛。
       从机场广告牌到电影院放映电影前的广告时间,CIA的招聘广告覆盖了各种媒体。
       为使广告触及不同人群,让求职者更加多样化,CIA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刊登在《锁匠》刊物上的广告是为了吸引开锁高手;《女性时装日报》上的是为了吸引善于化装的人;《阿拉伯时报》上的广告则是专门寻找精通阿拉伯语的人,每个广告都有其针对性。
       之后,招聘特工的广告频频再现于电视节目中,并利用亲和力来淡化特工职业的神秘性,以此吸引平民对此产生兴趣,如“特工的交通工具不会是一辆在排气管里藏着机枪的跑车”、“身为特工,你也能见到亲朋好友”、“并非只有空手道高手或身材绝佳者才能当特工”……
       不久前,CIA另辟蹊径,又将招聘广告变换成更为新奇的形式——性格测试。求职者登录其网站,回答一系列问题,就会被确认为“大胆的探索者”、“心思缜密的观察家”、“好奇的冒险家”、“杰出的策划者”等,而这些不同类型的人才全都符合CIA的招聘要求。
       尽管网站按法律部门的要求在测试题旁边加注了这样一句话:“此测试与你能否得到CIA工作无关”,但实际上这些测试结果就是在暗示人们,他们很有可能是“天生的007”。
       张镇 摘自2006年11月28日《环球时报》
       当工作高于一切
       薛 莉
       现在,一部分职业精英已经将MSN视为最有效的管理工具之一,他们号召全体员工公开自己的MSN。就这样,MSN成了精明老板免费雇用的监工。
       在一位多年老友的MSN上,我发现联系人被编进不同的组别。因为被编进她的“同行”组,我感到有点不平衡,因为她在我的MSN上,可是被排进“朋友”组的。对此她真诚地进行解释:对不起,我的MSN上没有“朋友”组。然后我发现,她的丈夫竟然被她编进“合作伙伴”组,而她的大学同学则被归为“受众”组,也就是他们产品的潜在消费者。
       不要说MSN,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被利用来为工作谋取便利。有位喜欢做脚底按摩的企业家最喜欢约人洗脚,许多合同正是在洗脚的时候签下来的。一次,因为需要谈合同的人太多,从下午一点到晚上八点,他的脚底被连续按摩了七个小时。在那七个小时期间,他一共接待了十多批人,不知道这对于他的脚是享受还是折磨。
       而以前我的一位老板每次出差来上海,都要利用早、午、晚三餐不停地约见客户或者和供应商洽谈。行程结束时,老板发现忘了和上海办公室的一位同事开会,竟然委婉地建议这位同事晚上睡在他酒店房间,利用入睡前的时间把工作谈掉。
       当工作高于一切的时候,生活中的其他内容就不再是本来面目,而是沦为消耗时间的“蠢物”,比如:吃饭和睡觉。对一些人来说,如果不能利用被这些“蠢物”所占用的时间工作一会儿,那简直就是对生活的犯罪。
       有时候,就连父子关系也可以这样利用一把。像一位连锁便利店的老总,因为平时忙于应酬,很少和十岁的儿子交流。一次他突然发现家里喜士多便利店的塑料袋渐渐多了起来,但是却见不到罗森店塑料袋的影子,于是他随口问了一句。没想到儿子应声答道:“喜士多里面的新东西多。”
       从此,儿子在便利店老总的心目中便多了一个新身份:青少年消费者。便利店老总和儿子的交流则从经常没有转变成经常交流,交流方式主要是老总问儿子“儿子,这段时间你喜欢逛哪个便利店呀?”
       如果这对父子同时使用MSN,那么他们应该分别归入对方的“客户”和“调研机构”组吧。
       林方 摘自2006年9月23曰《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