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物质生活]你为什么是穷人
作者:莫 愁

《青年文摘(彩版)》 2007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直以来,认为《富爸爸,穷爸爸》是罗伯特·清崎臆造出来的一个神话,但最近接到的几个电话,却让我的看法有所改观,进而反思——如何避免让自己成为穷人?
       一个电话,由娘家二舅打来,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二舅最近手头儿比较紧,想炒股又缺点儿钱,你借我1万元钱吧。”另一个电话,来自父亲家的小叔:“侄女儿,你手头儿缺不缺钱?住房贷款利率一直在涨,干脆小叔借钱给你吧。”
       两个叔叔辈的,一个伸手,一个主动予以援手,一正一反,天差地别。之所以这样,就因为他们的经济条件与对自身的定位不一样:尽管工作多年,二舅的积蓄从未超过1万元,他认定自己属于“应该被亲人支援的那一群”;小叔却在辛苦奋斗10年后,拥有百万身家。
       为什么会这样?要知道20多年前,二舅与小叔处于完全相同的起点上,都是普通工薪家庭的子弟。
       也许是因为在某些重大关头上,他们做出的选择不一样:18岁,小叔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考上大学,他“笨”,便每天在路灯下温书。为省下钱来买英汉词典,他能步行20多里地去上学;二舅不着急,还有外公的班可以接呢,他悠闲地叼支笔,一边听广播一边做练习题。
       ——教育,本质上是一项有着长远收益的投资,投资的最大股东不是家长而是受教育者本人,一个人的努力程度就是他为自己倾注的第一桶金。
       25岁,该结婚买房了。二舅天天哭诉,外公、姨妈们无奈,攒齐6万元钱帮他在市里添置了小二居。二舅一直没还钱,因为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买家具、生孩子、孩子上幼儿园……
       小叔不想靠家里,和女朋友都争气,各自找到一份稳定工作,3年后拿积攒的钱,漂漂亮亮地办了结婚酒席。子女结婚买房,被许多父母看成是自己天经地义的任务。殊不知,对子女的责任,18岁即告终止。子女攒钱买房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成长过程,综合锻炼理财能力、工作能力、坚忍与决心……能通过这重“考验”的年轻人,再不会害怕任何难关。
       30岁时,二舅厂里的效益开始下滑,他才不担心呢,天塌下来有厂长!业余时间,他最会享受人生,每天借一本小说来看,金庸、古龙、琼瑶……周末打一些不大不小的麻将,混点儿菜金。
       小叔思考起未来10年的问题。新鲜的事物陆陆续续跃入他的视野,大学收费要并轨了,北京的房价流露出升温的迹象,周围有人开始用起手机……他分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脚步。听说有个叫张朝阳的年轻人,才30岁出头就获得了数千万元的风险投资。他也不想一辈子做小科员。穷人的惯常思维是“小富即安”。抛弃眼前的稳定生活,他不愿意;对潜伏的危机,他看不见;国家大事、经济趋势,哈,与我何干?富人的思维方式是居安思危,关注大环境,在变数来临之前把握先机。
       2002年,二舅本来可以不下岗的,但他受不了新来的小组长:凭什么呀,迟到5分钟你就敢训我?大丈夫可杀不可辱。二舅陆陆续续换过许多工作,推销水龙头,听不得别人说产品不好;做大厨,天哪,闷死了热死了;开出租车他老与顾客抬杠:“我是司机不比你熟?”
       小叔拿攒下的7万元钱开了家小小的书店。他没有贸然辞去公职,在书店没有盈利之前,他选择“忍气吞声”,对顾客的挑三拣四,领导的吆五喝六,一律笑眯眯。做人的原则谁没有?但在抵达远大的目标之前,“和气生财”为第一。
       二舅越来越没钱,但有些钱,他认为是一定要花的。衣服一定要穿品牌:“华联又打折啦。”“华伦天奴的西服不错。”有时候,他宁可3个月不沾荤腥,也要拎一双皮鞋回来:“啧啧啧,老人头的,名牌就是好啊。”
       小叔的“抠门儿”有目共睹。他赚得第一个10万元时,居然不去买车。“买车代步,出门有空调,走几十公里一踩油门就到了。越有钱越小气,有福不会享。”二舅愤愤然。他不知道,小叔每进行一次大额投资时,都会来一次“成本”与“回报”的计算:养车的成本一年两万元钱,打车才一万元钱,哪个合算一目了然。不赶时间,他就坐公共汽车。
       美国畅销书《格调》里对底层人士的心态分析得很透彻,他们之所以喜欢把名牌披挂在身上,T恤上、皮包上、手腕上,无处不见晃眼的logo,是为了获得自信。其实真正有底气的人,越来越热爱内心的自由,吃什么、穿什么,不是为了博得旁人的惊叹与目光,是为了自己可感知的舒适度,是不役于物的潇洒,是轻盈与坦然。
       二舅注重情面,纵使千万个不愿意,更落魄的亲戚找上门,总抹不开面子拒绝的,过后又心疼无比、赌咒发誓:下次再也不管了;小叔却明明白白地告知所有亲戚,他的借钱“四原则”:一、金融投资的不借。二、买第二套房、买车、装修房屋的不借。三、结婚大操大办的不借。四、借钱旅游、购买力不能及的奢侈品的不借。他只借给四类人:无钱上大学的、家有病人的、突发变故的以及对自己有恩情的人。
       二舅讨厌有钱人。他的口头禅是“富人没几个好东西”。回头看另一位亲戚天天喝粥,二舅笑了,从此心理平衡;小叔从不羞于与比自己厉害的人交朋友,交友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的过程,并非嫌贫爱富,多跟厉害的人在一起,你会汲取到他们何以成功的秘诀、智慧与技巧……
       二舅在乎很多东西,最不在乎的是时间,他花一个小时逛超市,为了淘得一桶便宜,块钱的油;小叔不在乎很多东西,最在乎的是时间。他每次出门之前,都会上网查好地图,如何坐车、倒地铁,如何避免无意义的时间浪费。
       二舅喜欢显摆他“有钱”,或他家族里有“有钱人”。“我姐姐的老公的弟弟啊……”二舅的梦想是:“如果我中了1000万元,就什么都不干了,环游世界去也。”小叔从来不。他认为,财富给他的快乐,不是建立在虚浮的夸耀上:“如果我中了1000万元,仍然要工作。我不想成天就是重复地取钱花钱,那样的生活太没意思。很多乐趣不能拿钱去买。”
       才30多岁,二舅已判定自己此生会一事无成了。他学会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老爸的下半辈子,靠你啦。
       小叔生的是女儿。他把女儿诞生的那一刻,视作自己的新生。对女儿,他从不说“孝顺、报答”之类的话,因为他绝不认为养育子女是一种长线投资。
       贫穷的思维方式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而富裕的思维方式是把希望寄托于自身。
       秋秋 摘自2006年8月27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