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妙龄女郎的三面人
作者:王溢嘉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个名叫克丽丝汀的妙龄女郎,被介绍到有名的精神科医师普林斯医师处求诊。
       因为症状像歇斯底里症,普林斯以催眠术来寻求她的病因。但在越来越深的催眠中,却发生了一件怪事:克丽丝汀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从她嘴里冒出的是另一个女孩的声音,而且以轻蔑的口气将克丽丝汀称为“她”。
       “你就是‘她’呀!”普林斯说。
       “不,我不是。”那个声音斩钉截铁地说。
       普林斯知道他看到了克丽丝汀的另一个人格。
       这个人自称是莎莉,从她的言行举止和语气,可以感觉出她是一个淘气、喜欢开玩笑的女孩子(克丽丝汀则是传统温柔型的女孩)。莎莉以不屑的语气说克丽丝汀是个优柔寡断、软弱的“笨女人”。她似乎知道克丽丝汀的一切,但克丽丝汀显然不知道莎莉的存在。
       慢慢地,莎莉在获得行动自由后,“豪放女”作风表露无遗,譬如向普林斯要烟抽、要酒喝,说话时还将两脚跷到桌面上。
       但在解除催眠后,克丽丝汀清醒过来,却对自己拿着烟、双腿跷在桌面上的“非淑女动作”感到惊骇莫名。
       有一天,普林斯打电话到克丽丝汀的住处,又发生一件更奇怪的事:接电话的她居然又变成另一个女人。从语气上听起来,她是一个成熟、有责任感而且有自制力的女性。她误以为普林斯是一个名叫琼斯的男人,她警告他最好不要来,否则她将对他不客气。
       这个成熟女性是克丽丝汀的第三个人格,普林斯将她称为B4(克丽丝汀及莎莉分别是B2、B3)。
       原来,克丽丝汀拥有三个人格,日常生活里刁蛮的莎莉不时会“出来”取代文雅的克丽丝汀,而负责任的B4则扮演收拾残局者。
       譬如有一次,克丽丝汀搭火车准备到纽约找一份像样的工作,但在火车上,莎莉却突然冒出来,她在中途下车,到一家餐厅去当女侍。克丽丝汀觉得这件工作无趣而辛苦,但又无计可施。最后,B4出现,她当掉克丽丝汀的手表,买车票回波士顿。但在途中,莎莉又冒出来,拒绝回波士顿那间破旧的小屋,反而到别处租了一间新房子。最后,克丽丝汀“醒来”,发现自己睡在一张奇怪的床铺上。
       克丽丝汀觉得她的生活是由这样难解的片段组合而成。
       原来,克丽丝汀的父亲是个不负责任的酒鬼,她的童年是一片悲惨的灰色。而B4所说的琼斯是克丽丝汀家的一位友人,从小就对克丽丝汀很好。克丽丝汀13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她孤苦无依,整天泪流满面,出现梦游的症状。16岁时,为了逃避酗酒的父亲,克丽丝汀离开了家,找到一份护士的工作。她仍和琼斯保持着联络。有一天晚上,喝了酒的琼斯到护士宿舍来找她,忽然露出狰狞的嘴脸,企图强行非礼克丽丝汀。
       普林斯认为,克丽丝汀和B4才是病人的“真正自我”,于是他利用催眠暗示,尝试将这两个人格整合,至于那刁蛮的莎莉,普林斯则决定将她“驱逐出境”。
       1905年,普林斯首度发表他的治疗报告,在报告里,克丽丝汀似乎恢复成一个正常的女性。但在1920年的修订版著作里,普林斯又说,莎莉并未真正消失,她仍会偶尔冒出来,向克丽丝汀开一些刁蛮的玩笑。
       解析:
       这是一个“多重人格”的个案。
       一个人的思想及行为既然可以“解离”成两组、三组,那么也可能“解离”成更多组。譬如有名的“三面夏娃”案例,医师原来认为患者只有三个人格,但后来又出现了第四个、第五个……在前后18年的精神分析后,发现她总共有21个人格。
       多年前,美国有一位22岁的男性,被控以诱拐与强暴的罪名,唯一能使其免于罪刑的理由是“精神异常”。而在精神鉴定中,发现他竟然有24个不同的人格。其中有两个是“妇女”,一个是“小女孩”的人格。另外,还有一个“英国人”、一个“澳大利亚人”及一个“南斯拉夫人”,当他以“南斯拉夫人”的人格存在时,所说和所写的都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另外有两个人格则是作奸犯科的罪犯。但最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些人格彼此独立,并不晓得有“其他人”存在。
       目前对多重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已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研究者发现,患者都是从小就开始创造、发展其不同人格的,动因是童年时代曾受到虐待与伤害。
       这种小孩后来变成多重人格者,可能是想借进入“自我催眠”的状态幻想自己是“另一个人”来摆脱那些创伤。
       “精神卫生署”的研究人员认为,多重人格的症状并非精心伪装或刻意为之,而是人格的真正转移,当他们由A人格变为B人格时,脑部活动也跟着发生有意义的变化,而且在不同的人格状态中,其脑部处理知觉讯息的方式也不一样。
       另外,语言病理学家卢德罗也证实多重人格者在不同的人格状态下,具有不同的声音形态。对一般人来说,这种声音形态是相当固定的,即使是经验老到的演员,在改变腔调时,也无法改变他们的声音形态。而且,多重人格者在言谈、举止、姿态等诸多方面改变的程度,也是任何演员都望尘莫及的。
       而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也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譬如一个广告公司的经理在公司里板着面孔训人,但周末在海滩却成为一个拈花惹草的花花公子;而一个胆小如鼠的母亲,在遇到危难时,却成为奋不顾身保护儿女的勇士。
       希腊先哲说:“认识你自己”,这句格言也许应该改成“认识你的多重自我”才更加贴切。很多具有创造才华的艺术家如陀斯妥也夫斯基、歌德、莫泊桑等,都有过对自己想象中的另一个自我感到迷惑的经验,也许多重人格并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罕见,每个人在内心都存在着另一些想象的自我,只是程度有别而已。
       (刘伟摘自《变态心理揭秘》,国际文化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