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审美]玻璃瓶里的李嫣
作者:马海燕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国叫李嫣的女孩何其多,中国的唇裂婴儿何其多,只因为她的爸爸妈妈是李亚鹏、王菲,使这个叫李嫣的女孩甚至还在娘胎时,就已经是国内被关注度最高、“悬赏”最高的待出生婴儿,她的存在与否、性别、出生日期更是不断诉诸报端。
       也因为她的父母是明星,她才有机会到美国去接受这“在国内尚属空白”的治疗。不知道这是李嫣的幸还是不幸。
       不单是李嫣,近日,美国流行歌手布兰妮的儿子西恩被媒体列为“最差衣着”榜榜首,而这个“世界宝贝”还未满一岁;台湾艺人小S的女儿要进妈妈的新书里帮忙赚钱;陈小艺的儿子要和妈妈一起上电视拍广告……
       无论父母和孩子愿不愿意,明星的孩子最后必将置于父母的光环之下,成为明星隐私中的重要一笔。他们从出生之日起,不论长得漂亮与否,穿着是否有品位,都要被拿出来放在公众之下被评论一番—似乎长得漂亮是天经地义,长得不漂亮则天理难容;他们还要不断地面对媒体的关于“是否喜欢妈妈的男朋友”、或者“是否喜欢爸爸的女朋友”等等叵测的提问。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自缢之前挥剑砍断女儿长平公主的胳膊时,喟然长叹道,“汝何不幸生在帝王家!”这句在崇祯皇帝临死之前的感叹,想必也回绕在不少明星的嘴边。
       明星的孩子,永远是爸妈绯闻话题的延续。只要爸妈星光闪烁,儿女就要在父母的光环下学会表演。有一天爸妈星途走下坡路了,明星的子女还要充当一次咸鱼翻身的话柄,比如前阵子曝出某玉女歌星有一个12岁大的女儿的风波。这个女孩何其无辜,却在挽救其母渐渐淡去星途的危急关头生生成了话题。
       这其中,没有人真正关注事情的真假,更没有人关心初懂人事的孩子们的感受。
       小李嫣才不到半岁,她无从知道自己经历过什么,但有一天当她也终于长大、识字、上网,看到围绕自己出生以来的是是非非,是不是也会问爸妈:“什么是兔唇?什么是炒作?”也许,那一刻她开始怀疑自己,开始从前人描述的环境中审视自己的父母,开始思考以后要走的路时,又有谁会为她的成长担负责任呢?
       8年前,好莱坞的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就很形象地展示了孩子在这种世界成长的境况:主人公在呱呱落地后的30年里,他分分秒秒都“曝光”在隐藏在各处的摄影镜头面前。全球上亿观众都在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他自己却不自知。他周围的好友同事全都是拿着薪水应付他的职业演员。他就像是生活在玻璃瓶里的蝴蝶—这个封闭、透明、一览无余的世界就是它的宿命。
       “看客”没有停止或消亡的时候,只有蝴蝶想办法飞出封闭的玻璃瓶,才可能获得自由。代价是远离已习惯了的安逸和闪光灯,并且克服自己内心的巨大恐惧。
       电影里,主人公选择了破瓶而出,可现实中,多数明星的孩子“子承父业”—是近水楼台的选择,更是难以逃脱的宿命。这就是为什么工程师家庭可以培养出明星,而明星家庭却难培养出工程师的道理吧!
       不过,一切预想都是言之过早的,在长期的拭目以待后,我们相信那些玻璃瓶中的蝴蝶会等到善意和宽容的。
       (陈桂丽摘自2006年8月18日《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