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阿拉伯头巾时尚
作者:米 兰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如果要从时装发布会上探寻服装背后隐藏的含义,很可能会把穿衣服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变成一篇学术论文—尤其当一位设计师将它的品牌称为“秘密”,然后再把他的模特变成行走的木乃伊的时候。
       今年37岁的日本设计师高桥盾和他的(Undercover)品牌被认为代表了“日本酷”的精髓,因为一种混合了令人不安的怪诞与诗意的风格成为了时尚界的新力量。在3月份的巴黎2006年秋冬时装发布会上,他的表演是有点令人毛骨悚然的—就像电影《沉默的羔羊》中那个汉尼拔的造型,一些长长的布条从头到脚非常艺术、非常复杂地缠绕着模特的身体。虽然头部的位置还清晰可辨,但每位模特的脑袋都是被捆绑在密不透风的布条里面的,上面还别着一些部落首饰、水晶坠子之类的玩意儿。你忍不住怀疑那些可怜的家伙是否还能呼吸、又怎么能看见脚下的T台?(据说她们在表演时确实相互撞肩,还有人脱离轨道走入了观众席。)
       一个头部被捆绑的女人的形象是压抑的,毛边的布条会让人产生医生的绷带或者刽子手的绳索之类的联想。这些女人显得软弱无助,她们看起来像是被捕获的人质,或者一个个被装在布袋里的受伤的灵魂。他这是什么意思?他想表达时尚模特只是缺乏个性、供他人使用的媒介工具的观点?他是对炫耀自我身份和自我个性的时装现象的反讽?他是对现今人们普遍的孤独感的强调?这究竟只是一个能够令人不快的花招还是严肃的生命甚至是无声的抗议?如果喜欢深入思考,类似的问题就可以无穷无尽地被引发出来。
       用面具或头巾遮蔽模特的脸庞的意象其实并不新鲜,设计师用服装来表达思想的行为也不算少见。“9·11”之后,不止一位时装设计师选择了与恐怖主义和战争有关的服装主题—那一年,比利时设计师拉夫·西蒙斯有过两个男装系列都是集中在中东概念上的,除了深色的服装和中东的印花,模特的头上还包裹着阿拉伯的头巾。西蒙斯当时解释说:“一些所谓社会公认的正确思想,其实像暴力一样束缚着人们。你不可能在时装中删除社会背景,也不是每一个戴头巾的人就是恐怖分子。”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西蒙斯大概都可以说很有预见性。如果说T台上的设计师们正在包住模特的脸来唤起神秘、匿名和阴谋的联想,这种现象如今也延伸到街头。阿拉伯头巾正在西方世界成为一件最酷的配饰,尤其在伦敦、纽约这些设计师品牌林立的潮流城市的潮流街头,一些像电影导演昆丁·塔伦蒂诺那样的人却选择戴一条传统沙漠里的头巾。这些非巴勒斯坦人、非阿拉伯人和非伊斯兰教徒有时把头巾系在脖子上、有时包在头上,而且他们确实也不是恐怖分子。
       就像高桥盾的“活人木乃伊”一样,如果你愿意,这种“阿拉伯头巾时尚”同样能引发一连串的深思—这是为了表达对巴勒斯坦人的同情还是一种更真实的激进主义的象征?这是文明世界的反抗者在用时尚来支持中东地区的社会正义事业?
       而当高桥盾后来被问到为什么要把模特包裹起来时,他的回答是:“没有原因,这跟禽流感或者更深的意义没有关系,这只是一个审美问题,我想包裹她们而已。”
       同样,那些选择在都市街头戴阿拉伯头巾的时髦年轻人可能也并不关心多少关于巴勒斯坦斗争的事情,用一块普通围巾的价钱就能让自己既挑衅社会又看起来很有风格,实在是很酷的事情。
       所有这些时尚符号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含义,即使被人问的次数多了,恐怕也还是没有含义。
       (商建宇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0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