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账单解读袁世凯的帝王梦
作者:姜立新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916年袁世凯称洪宪皇帝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复辟君主制的闹剧,那么,这场丑剧的主角袁世凯为当这83天的皇帝究竟用了多少钱?又用在了哪里呢?
       从1912年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到1916年改称中华帝国洪宪皇帝,这4年里国家财政一直是捉襟见肘。但,1916年袁世凯洪宪称帝前后,有账可查的花费竟达3000万元左右。账单显示,筹集到的3000万元的费用原定主要有两大用途,一是登基大典前后的准备活动拟用2000万元,二是称帝后犒赏军队拟用1000万元(后来因云南蔡锷起兵讨伐,袁世凯将这1000万元赏钱转为作战费用)。
       根据账单记载,直接用于登基大典的2000万元中,一部分首先用于复辟帝制的舆论准备和收买社会名流,借以影响民心。袁世凯曾找到美国人古德诺为复辟君主制寻找理论支持,而作为回报,这位洋笔杆子得到了50万元的“润笔费”;授意成立筹安会并提供活动经费约300万元,从事复辟的理论研究、为称帝摇旗呐喊等活动;用于收买报馆费30万元;收买名士撰写推戴书、劝进表等文章费;各省分会开办费、办公用费;以及代表的好处费等,总计用了100多万元。剩下170万元,由杨度、孙毓筠等假以报酬某某为名私吞了。
       第二个比较大的支出是账单列出的三殿工程费。三殿是指故宫里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袁世凯很迷信。一次,他让相士相面,相士观察气色后想:袁世凯身体强健,不大生病,一旦生病就会面色发黄,于是狡黠地告诉袁世凯,“黄”是意味厄运。后来袁世凯又去拆字,抽得一个簧字。拆字人说:“竹字头代表步步高升,是好兆头;但竹子发黄就是死兆。所以前程虽好,但遇到黄色要小心。”袁世凯相信其言不谬:以前帝王都崇尚黄色,皇宫瓦柱及家具皆用黄色,都气数已尽,现在重建帝国,应以红色为代表色,火能压土,以火德王。于是,下令把宫殿的瓦和柱子都漆成红色。光换色不够还要改名,一心认为自己做皇帝是“应天承运”、“承天建极”的袁世凯改太和殿为承运殿,中和殿为体元殿,保和殿为建极殿。这一换一改不打紧,又花掉了270万元。而据承办商隆木厂掌柜马某透露,修缮三殿实际用款100多万元,这个工程是由袁世凯同姓不同宗的侄子袁乃宽负责的,小袁先生也狠狠地捞了一笔。
       既然是皇帝,就要有帝王气派,登基、百官朝贺、祭天祀祖都是少不了的。为这“旷世盛典”又花掉一笔巨额登基用品费,其中包括了袁世凯登基所用和衣帽穿戴及行走坐卧等需要的一切用品。此笔费用达200多万元。
       1915年12月19日,登基大典筹备处成立时,袁世凯曾假惺惺地重申:“务以简略撙节为主。”而账单记录的却极尽奢侈和豪华:两件龙袍全用真金丝织成,遍嵌珠宝,花费了60万元,这还不算从宫廷里拿来镶嵌到龙袍上的鸽子蛋大小的东珠。据说第一件龙袍进献上来,富丽华贵,蜿蜒上下绣有九条龙,袁世凯看后不满意,认为“龙气”不够团聚,把它赐给了当时北京有名的京剧老生刘鸿声,刘鸿声因得此袍而红遍全国。按袁世凯的要求,第二件做成九团龙袍,每团绣一条龙,龙眼上各嵌大珍珠一颗,龙头各部镶小珍珠,龙鳞处缀有珊瑚断片,袁世凯试穿了两次很满意。再看皇冕,袁世凯用的皇冠是汉族制式的,上面有日、月、星一类的装饰品,前后各有12串垂旒,每旒由12颗珍珠穿起,这两顶皇冠就花了10万元。还有玉玺1枚,用白玉雕制,价值12万元。金印5颗,最大的达50斤,最小的也有30斤,价值60万元。一把金交椅也花了40万元。连两双御履在北京福云斋定做,红缎云头跟,穿满珍珠,价值2万元。口称“轸念民生”,实则靡贵奢华,这倒是又一次体现了袁世凯的做事风格—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至于典礼费和杂项费,为了显示出这场称帝大典的“热火朝天”,想当皇帝的袁世凯更是舍得花银子。典礼费包括专设国乐队所用的制服帽靴和教练费、机关人员朝贺冠服朝笏费、孔庙铺设费。还有开国纪念会在中央公园和前门一带举行时使用的各色电灯、彩棚、牌楼的费用10万元,各种手工制彩灯费、国旗费2万元等。这笔费用加起来约200万元。
       参与复辟庆典的人员待遇也是相当优厚,筹备处人员共400多人都增加了薪水。连各职员所佩带的徽章也是用纯金制成,花费数十万元。而袁世凯的妻妾妃嫔衣服鞋袜、化妆品等费用200万元,袁之长次夫人额外要了100万元,大太子袁克定衣帽费用给了10万元。大典宴席费15万元。
       还有更改年号的相关费用,如印洪宪黄历1万本,价值3000元;洪宪帝制邮票,每套3枚,费用1万元。铸了1万元纪念银币,还铸了铜币1万元,这两项用了10万元。此外还要用50万元修缮河南项城袁氏祠堂、祖先坟墓、彰德住宅花园。
       通过《袁世凯帝制时期的一笔收支账》,可以看到洪宪复辟丑剧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而这些投入使袁世凯真正成了“袁大头”,非但愚蠢的欲望和野心没有得到“回报”,却使这位洪宪皇帝成了众矢之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帝制一经公开,立即遭到全国的反对。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通电讨袁,贵州、广西等省纷纷宣布“独立”,孙中山领导中华革命党也发动武装讨袁。1916年3月22日,仅仅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在举国声讨、众叛亲离的形势下,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刘民摘自《文史知识》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