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想着]丛飞种下的稗子
作者:佚名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活了还不到37岁的丛飞,却用一颗博大慈善的爱心资助了146名失学孩子和残疾人,认养了32名孤儿,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可令丛飞没有意料到的是,他在播种稻谷的时候也种下了一些稗子。
       丛飞资助的李某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可他知道记者披露了他的名字后十分恼火,认为很没面子,要求删去他的名字。记者问他受助是不是耻辱,他说他没有说是耻辱,但“希望永远不要再提这段往事”。丛飞病危,他连一声问候都没有。
       据说这位李某还是一位大学教师。
       丛飞资助的另一名叫阿珍的女孩,第一次开口说她有失学的危险,丛飞就给她寄了2000元,以后又多次资助,以致要求能给她买一个MD,原因是同学都用上了MD听音乐,她父母买不起。丛飞于是在商场花2800元买了寄去。阿珍毕业后也当了歌手,却再也没有与丛飞联系过。别人告诉她丛飞因病住院,她淡淡一句“让他安心养病,请转达我的问候”,随后音讯全无。
       丛飞还赞助了另一名女孩小A,她更恶劣。她竟然对在生命苦难时帮助过她的人是这样认识的:“丛飞帮助我也是出于一种志愿,他有他的想法,我从来没有强迫过他。”问到什么想法时,她竟说:“至于有什么想法,我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所图的,至于他图什么,我不说你也应该能猜到。”
       这真是滑稽至极,有恩不报反为仇,这种以莫须有的肮脏的想象的行为,难道不是在试图逃脱良知对自己的惩罚吗?
       人做事是有所图的。有一点大概是他所图的根本所在,那就是他给女儿的遗书里有一句很值得回味的话,“人生的道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爸爸的精神会伴你一起走过。”“爸爸的精神”是什么?不就是“丛飞精神”,不就是用爱心、善心、民族传统、人类良知、人文关怀去战胜去替代那些在物欲横流、道德沦丧、良知崩溃中的沦落和失陷?
       数千年来农民种庄稼种了一茬又一茬,稻子中有几根稗子,麦田里有几株杂草,农民难道就不种庄稼了?
       事实不也正是这样么,当我们一边悲哀这几株稗子的同时,我们更兴奋那万人热泪送丛飞的恢弘场面,我们更兴奋丛飞去世24小时里网上发表感叹的网友竟有百万之多,我们更兴奋十亿之众大国大家都把丛飞精神看做是一种民族的精神,时代的精神。
       有播种就有收获。丛飞九泉有知,他绝不会为收获中夹杂了一些稗子而遗憾而哀怨。
       (于修摘自2006年8月15日《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