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想者]梦想在长安街上安一张书桌
作者:大 攀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990年春天,韩浩月和六叔一起在县城里杀猪。
       那年韩浩月17岁,他六叔21岁。
       通常在寒风凛冽、世界一片寂静的时候,他们会驾驶着三轮车在黎明前的夜色掩护下,驶出县城的柏油路,驶向两旁站满大杨树的村庄。
       车熄火的时候,天刚好亮。六叔悄悄告诉他,来得早了,人家还没起床,不好敲门。来晚了,人家早把猪喂得肚满肠肥了,难道你愿意花大价钱买那一大堆猪大便?
       他对六叔很钦佩。
       夜里,他们在一盏耀眼的白炽灯下,用一把“小李他妈的飞刀”认认真真地完成一项项颇具后现代色彩的“解构”工作—把肉按肥瘦、部位给予分门别类,然后第二天交到收购的冷藏厂去。
       拿到钱后他们会挑一个脏兮兮的小饭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1992年的夏天,韩浩月和六叔从乡下回城里,天色已经晚了。半路的时候,六叔提议去附近的一块黄瓜地摘几根黄瓜解渴。
       车停在乡村大道的中央,月亮悬挂在天上,虫子在草丛里鸣叫着,他和六叔在嚼着味道并不怎么好的黄瓜。
       他忽然告诉六叔说:“我不想杀猪了。我不想一辈子只做一个杀猪的。”
       和六叔分道扬镳之后,他做过很多职业,包括在工地搬砖头、搞电焊,在漂白粉厂晒石灰,在工厂做技术工。
       2005年春节回老家经过县医院的时候,他对六岁的儿子说:“儿子,瞧见没有,这幢大楼的骨架就是你爸爸一点点焊接起来的。”
       他没告诉儿子自己的脚面曾被滴下的焊渣烧出过一个乒乓球那样大的洞。
       在生活困难到几乎难以为继的日子里,他也经常用这种语气告诉“从老家自带”的媳妇儿:“怕什么,大不了去做电焊工,我还有五级证书呢。”
       1993年秋天,他认识了在同一个工厂工作的媳妇儿毛毛。
       在一个微凉的下午,厂里组织工人拔空地里的荒草,结果他俩拔到了一块儿。
       别人都走了,他们对坐在两棵倒下的电线杆上。
       “以后我想当一个作家。”他不敢看毛毛的眼睛。因为那时候他还没发表过一个大字。
       “我看,你行!”不知道他姓甚名谁的毛毛信口回答。结果几天之后再见,她竟然叫错了他的名字。
       他很生气,扎了她的自行车车胎。
       然后,自然而然地担当起了护花使者的重任。
       第二年,市里的一所艺术学校招生,交学费就能上的那种。他请示毛毛说:“我想去试试,如果你不让我去我就不去。”
       “你去吧。”
       记得第一次去市里的时候,一个腿脚略有残疾的人蹬着三轮车费力地送韩浩月去学校,没走多远,他们之间便互相调换了角色,他蹬着三轮车,车主坐在车上负责指路。
       有一段长长的上坡路,他累得汗流浃背。
       他想以后自己的人生道路也许就会像这上坡路一样,虽然劳累,但毕竟一直在向上走着。
       毕业了,留校当了老师。
       回家,在镇上谋了一份不错的差事。
       在该结婚的年纪与初恋的毛毛结了婚。而且很快有了儿子。
       一切如他想象,虽然艰难,但一切都是在向上走着。
       “我以为这一生就这样过去了。”他说。
       但是,他来了北京。
       人往高处走。而他觉得,北京就是最高的地方了。于是,他不想再走了,安下心来,准备好好干一场。
       在亚运村西北方向的一个村子里,他安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家。不足15平方米,月租150元。
       那是2000年春天。
       在北京的第一夜他彻夜未眠。
       那时候网络泡沫最“丰盛”,他成了一名互联网从业人员。
       蹬着自行车经过学院路去上班的路上,不断有毛毛虫落到他的车筐里,当时的场景和愉快的心情他至今记忆犹新。
       “仿佛经历所有的苦难只为了迎接这一刻的到来。”
       两年后,他告别了网站。此后,他一直没有放弃码字,渐渐成为著名网络作家,出版了六部个人作品集,同时主编两本杂志。2005年底,他被评为十大博客人物。
       “儿子画了一幅画,把我看得热泪盈眶。他说爸爸每天都在路上,月亮出来天黑了有星星的时候才回家……感谢我的儿子,在路上画了花花草草,还有向日葵,其实从北京回通州的高速公路上,除了堵车、噪音还有收费站,其他什么也没有……”
       “我最大的梦想是想在长安街上安一张书桌,每天写写字,和朋友喝喝酒……”
       33岁了,“梦想”还是他经常说出的一个词。在城市数年了,他还保持着一个乡下少年的质朴和坦诚,有着对旧时文人“菊花古剑美酒”那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2004年秋天,韩浩月真的和朋友合租了长安街边建国饭店的一间写字楼,开始了一段“诗酒生涯”。
       这样的逍遥日子过了半年,国际饭店昂贵的房租终于让他和他的朋友败下阵来。
       2006年,韩浩月给媒体大量撰写专栏和评论文字,文体还是他喜欢和擅长的文娱、时尚评论。
       他的梦还未泯灭,能心无旁骛地写作是他的一个理想。
       路过长安街时,他会走进街边的某个小公园,打开笔记本,在喧嚣的车流声与过往不息的人流中,习惯性地在拟好文章标题后敲下自己的名字。
       (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