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想者]母亲强大 祖国才强大
作者:肖 锋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孩子是母亲最大的赌注,所以投资方向决定收益结果。
       新版《小二郎》这样唱:“小呀小二郎,背起书包去留洋,等母亲越洋电话来叫床……”据说不少小留学生每天起床,要靠父母从中国打越洋电话叫醒,有时要打两次方奏效。
       少年吃点苦头,受些挫折,可成为他们人生的财富。所以发达国家大多主张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即使富家子弟也不例外,白天上课,晚上打工,自挣学杂费。西方人认为,人在少年时不经历磨难反而是不幸的。
       但我国这一代的孩子却沉溺现成的一切。学者们担心,自私、迷失和不负责任的独生子女可能会决定中国未来走向。
       这是个诞生过秦皇汉武的国度。当然,人人争当皇帝并非好事,但人人都想当小皇帝的国度必定没有出息。当小皇帝们再成为父母时,问题就更大了。
       所以,我们只有从小皇帝的母亲那里寻找解决方案。
       英伦向以出女王和女首相闻名,强悍的女性撑起半边天,打造出老牌资本主义的兴盛;日本相反,以全职太太在家相夫教子著称,同样打造出新兴资本主义的繁荣。在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该国的母亲们之间,似乎不难找到某种关联。
       中国母亲常挂嘴边的是,“把你拉扯大,我容易吗?”“拉扯”二字,极其形象地揭示了对下一代的培养是重在“养”字上。让我们简单归纳一下,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生人为传统一代,他们对子女的境界要求有理想、有拼搏精神;五六十年代生人为“文革”一代,他们对子女的境界要求是实用主义的,有时甚至是投机的;而七八十年代为独生子女一代,他们最急功近利。一对新生代夫妇这样祝愿自己4岁的女儿:“长大了娶唐僧做老公,能玩就玩一玩,不能玩就把他吃掉。”
       更大的问题来自女性消费主义教导下的孩子,多为娘娘腔。只有成功主义没有挫折教育的培养方式,加上女性气质,使下一代阳刚气严重不足。所以,现状就是,子女教育多由“一家之煮”的母亲全职负责。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缺乏男性的粗悍特征和冒险精神。
       如今,儿童各类培训班都是母亲陪练才得以完成的。《发现母亲》一书宣称:一个称职的母亲胜过一打特级教师。所以,多一个合格的母亲,就少一个社会的败类。
       本来,女性的特征适合于人口再生产,男性的特征适合于物质再生产。让女性放弃育儿,去从事她们不擅长的物质再生产是一个大错误。一个女性把孩子培养成才,其意义远远超过到工厂去拧几颗螺丝。但现在整个人类都错误地认为,女性去拧螺丝反倒比培养孩子还重要。
       在发达国家里,1/4的妇女选择不生养,认为生儿育女无异于被判了一个长期徒刑。但她们只要生了,就会好好教育后代。大国复兴,要从培养一代伟大的母亲开始。教育部门不如多建立几所中国母亲学院。因为一个母亲弱势的国家,从来就难以强盛。
       (卫辉摘自《新周刊》2006年第9期,杨素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