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娱乐]非著名世界冠军
作者:杨 禹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点击数已超过3000万的徐静蕾博客,前几天被发现在一家国际著名的博客搜索排行榜上高居第一。这相当于咱们的新科全国冠军,又直接拿了世界冠军。至于中国足篮排球冲出亚洲的那几番磨难,徐博客一桨小资、一桨家常,就轻舟飞渡、一笔带过了。
       人多好办事,徐静蕾与姚明的体会相仿。大个儿在NBA全明星的网络票选中,轻松拿下第一,而在这几天专家们凭技术统计排座次时,尚只能入选全联盟第三阵容。前者是在网上点出来的,拼的是文化与人气,后者则是在场上打出来、用电脑软件算出来的,拼的是科学与能力。人类衍生几千年,有刀枪杀出的朝代,有秒表掐出的冠军,有试管量出的专利,却独独缺少能精确衡量文化高低的标尺。所以徐静蕾拿了这么个世界冠军,文化部就不必像体育总局那样给前方健儿发去贺电。体育赛场上的第一可以刻在杯上,在看不见的文化与摸不着的网上拿个第一,就不如放到咖啡杯里趁热喝掉为宜。
       戛纳的红地毯一铺开,电影界的新咖啡又煮好了。今年的评委会主席是墨镜爱好者王家卫,评委里还有孔子的新科好朋友章子怡。这很令华人提气,戛纳奖未评,仿佛影界巅峰已为我所据。其实,戛纳此番的主题是亚洲与青年,王家卫是沾了亚洲的光,章子怡是沾了青年的光。从整体上看,两人在国际影坛的地位,仍同样处于导演圈或演员圈的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之间。如果非要把他俩荣膺戛纳裁判长与裁判员看做是拿了耀眼的世界冠军,那不过是典型的非著名世界冠军。
       非著名,倒也不必妄自菲薄。因为即便成了著名世界冠军,也难做到通吃天下。汤姆·汉克斯怎样,拿的影帝与挣的票房都居好莱坞之冠,甭管是否德艺双馨,至少已经名利双收。可眼下《达·芬奇密码》惹了麻烦,戛纳新势要戛然而止。在巨大的文化鸿沟面前,著名的汤冠军亦手无寸铁,回天乏术。这很像围绕诺贝尔文学奖而滋生的赞或弹,似孪生兄弟,从未分离。在全世界的文学写作圈里,有人因得诺奖而著名,也有人因拒绝诺奖而著名,有人因得不着诺奖而总是非著名,也有人得了诺奖却仍然非著名。
       文化的夜宴就是这样,菜分南北,味有东西,所以有时候无从区分高下。在一桌佳肴面前,智者饕餮,笨者挨饿,厨师们对名次排行之类不必太钻牛角尖,食客也需海纳百川,肚容百味。冯小刚把《夜宴》的预热秀选在戛纳而不是奥斯卡,显然是吸取了几位前辈的教训。因为奥斯卡的规则是走一根筋,一贯优待著名世界冠军,而戛纳比较注重文化的多样性,乐于挖掘非著名世界冠军。换句话说,奥斯卡更注重你此前著名与否,而戛纳则愿意让更多的非著名先登上冠军榜。
       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奥斯卡渐强、而戛纳势弱的原因之一。商业逐名,犹如蚊逐血,蝇逐臭。虽然很多人不喜欢,但没有蚊蝇的盛夏,似乎缺少一点点有趣的造次和生机。所以,不积攒到一定的名气,哪怕顶着一堆非著名世界冠军的纯文化头衔,也不要轻易到好莱坞那种缺文化的文化重镇去搞文化。
       美景在侧,又何需远望。各种音乐节和戏剧演出都比天气还热,一大堆著名和非著名的文化人物走马灯似的,让人实在想不出那种轮流坐庄式的冠军头衔,除了体现文化多样性的包容感,还有没有其他的意味。倒是那位非著名的相声新秀,在脱掉了非著名的外衣后,一番鼓噪,著名有加,反而离人们心中的桂冠,又远了一程。
       (一江春水摘自《视周刊》2006年7月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