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旧闻·新闻]退婚 等
作者:佚名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退婚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初一(8)班学生郭福元,今年16岁,坚决反对他父亲的包办婚姻。
       郭福元在6岁的时候,就由父亲做主订了“娃娃亲”。前些日子,他父亲说祖母病重。当他赶到家中,看见结婚用的新衣服、新帽子都摆在那里,才知道受了父母的欺骗。他说:“我年龄小,还在念书,不能结婚,再说你们替我订婚,也不合理。”他趁家人不注意,就偷偷地跑回学校。他父亲气得跑到学校骂他,还说,如果不回去就断绝父子关系。郭福元就根据国家新颁布的婚姻法和父亲讲理,反复说明,父亲才回去退了亲。
       (1952年12月15日《北京日报》)
       中国白领:走入新包办婚姻?
       进入21世纪,许多旧事物被抛弃,但“包办婚姻”却渐有抬头之势,并以崭新的姿态出现。都市白领这个原本是婚恋市场“绩优股”的群体,却集体遭遇结婚难。由此,出现了父母代找对象的新形式。婚事信息交流的程序通常为:家长们先挑选,再交谈,觉得合适,交换儿女的个人资料、照片、电话。回去后,由男方家长主动给女方家长打电话,女方家长征求孩子意见后,告知男方女孩的手机号码,然后孩子们自行约时间面谈。
       在北京中山公园后河沿—家长替子女相亲的地点,一位替儿子相亲的大妈说:“我是先相看父母,父母稳重大方的,女儿也错不了;父母举止轻佻的,女儿也不会太好。我们家都是老实人,儿子也优秀本分,不喜欢那些穿衣服露肚脐的。”类似活动在全国各大城市纷纷涌现:上海妇女联合会巾帼园里出现了“家长聊天会”,深圳也有“未来亲家联谊会”。
       (2006年3月27日搜狐网)
       沈从文得妻
       多产作家沈从文先生20年来历经窘困,埋头苦干致力于文学创作,而有今日之收获。同样,先生在恋爱上仍是同样的苦心忍耐,以至有今日的美满家庭。
       沈先生的夫人是天津市某私立女中的“皇后”,长得漂亮而又擅长交际。一个偶然的机会,先生见到了她并由此钟情于她。当时不少雄俊青年在围追“皇后”,先生又瘦又小,且谈吐也不见风采,显然不会获得“皇后”之芳心。沈先生并不灰心,每天坚持去找她,碰到钉子就写信。好在写文章是先生的拿手好戏,这样写了一年多,从未有过一日间断,有时,一日竟不下四五封。胡博士知道了沈先生的苦心,很受感动,他与“皇后”是亲友关系,便亲自到“皇后”那里去说合。本来“皇后”的芳心早已被感动,再凑上胡博士的好话,“皇后”的心就软了下来。沈先生能有今日的美满家庭,一半要归功于胡博士,而另一半则要归于自己的“铁杵磨针”的功夫了。
       (1947年7月21日《天津大众晚报》)
       张兆和与沈从文:幸福还是不幸?
       浏览沈从文论坛,见到一份谈论张兆和的帖子。作者认为张兆和根本配不上沈从文,话说得甚为尖刻和激烈,好像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姻完全是一个错误。
       我为之惘然。在《从文家书》的后记里,张兆和有这么几句话,“从文同我相处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能真正理解他是在整理他遗稿的时候。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所以我一直觉得,沈先生是幸运的,因为无论沈先生的命运有怎样的不确定性,张兆和都能始终如一地、安静地等他回来。可以说没有张兆和,就没有《湘行散记》、《边城》,包括《从文家书》等。所以有人说他们的爱情是粗布棉袄式的。
       (2004年12月2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