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理论理论]弱智的惯例
作者:岳建国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一方面,78.8%的人认为和10年前相比收入增加了,而另一方面,85.3%的人感觉自己的生活负担比10年前更重了。
       但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1996年到2005年这10年间,物价上涨幅度并不大。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幅远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涨幅,甚至在1998年、1999年和2002年中,价格还出现了负增长。
       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CPI统计标准是20多年前制定的,那时食品在CPI中的权重达1/3,而目前所占比重十分微小;卫生医药用品、教育、电信等消费所占权重,与实际消费情况完全不成比例;尤其是近几年上涨很快的住房消费,竟然不包括在内!
       20年前的物价统计办法沿用至今,越是消费数额大、越是价格上涨幅度大的项目所占统计比例越小甚至干脆不统计,很明显,模糊的公众直觉都比它来得准确,这样得来的统计结果根本不能给政府决策起到正确的参考作用。
       20年前的CPI统计办法早已到了非常荒唐、正常人一眼就能发现其错误的地步。而且对这种统计办法提出质疑、进行改革并不是什么敏感、有风险的事情。可面对这种明显的荒唐、有害于社会的弱智惯例,全国至少20万统计人员(找不到权威统计数字,从某小县共有60名专业调查、统计人员入手,加上地市、省、中央统计部门人员,大致得出这个数字)长期地、心甘情愿地臣服于这种荒唐。
       我真不明白,统计部门内的政府职员,有的具有长期的工作和人生经验,有的是从挤破脑袋的公务员考试中百里挑一选进来的,其道德感、责任感和智力应该没有问题,可是,当误导政府决策的CPI统计惯例摆在面前时,这些接受过10多年有关真理、正义、平等、中立、科学、良知、忠诚、责任等系统教育的知识分子,怎么会甘心于为这种荒唐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整个生命?
       这个事件大约是告诉我们,对于CPI统计这类与公众生活不直接相关、生僻概念较多的惯例或规则,即使它们对国计民生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也往往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盲区,成为某些行业的官员、公务员们行为懒惰、思想麻木的催化剂,成为盛产荒唐事务的发源地。
       (纪峨摘自2006年3月21日《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