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理论理论]后温饱时代的吃
作者:佚名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有个家伙,隔三差五跟我称赞航班上的盒饭好吃,其夸张程度可以令脸皮最厚的空姐感到脸红:“啧啧,万米高空上的太阳那么清澈,斜斜地透过窗玻璃投在那个盒饭上,真是色香味俱全。”后来我终于听明白了,原来这个一辈子都脚踏实地的家伙只是想告诉我他坐过飞机了,如此而已。
       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总会偏离其内容本身。老祖宗们在树林里吃烤肉的时候关注的只是肉本身,免不了狼吞虎咽,而现代人在星级宾馆里喝咖啡,则无一不是细嚼慢咽,仿佛咖啡渣还没滤清需要咀嚼一样,吃就成了一种载体,寄托着身份、地位、口袋的鼓瘪程度等诸多元素。这跟穿名牌服装是一个道理,称赞切尔西主教练穆里尼奥那件穿了好几年都没舍得脱的阿玛尼大衣很暖和,无疑是称赞玫瑰花有大白菜的斤两。应该这样说:“这个人,穿得真有品位耶”,才算恰如其分了,拍马准确拍到了马屁股上。
       在什么地方吃,在什么时间吃,跟谁一块儿吃的,都是来源于吃而又高于吃的附属条件。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可以顺带着明白许多问题。例如初次见面的男青年说去吃饭吧,那是表明对你起码没有反感,在探讨有没有进一步发展下去的可能。就后者再进一步细分:在街上随便找个大排档吃,只是没有反感而已;走了好远找了个高档酒楼吃,是有比较强烈的追求愿望;打车跑到海鲜酒楼挑靠窗的位置吃,是只等你一句话了,巴不得世界上人人都知道两个人的关系!
       至于最日常的吃,许多人不是关心好不好吃,而是是不是绿色食品,有没有施过农药用过化肥;并且吃过了变成肉长到了身上,还要想方设法跑步喝茶再从肋条间剔除出去。看来现代人关心的不是能够吃到什么,而是关心可以少吃点什么。
       后温饱时代的吃,除了不是吃,基本上什么都是了。
       (张浩摘自2006年3月28日《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