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审美]崩溃的脸皮
作者:吴洪森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意大利著名的整形外科医生阿雷桑德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手里拿着著名歌星迈克尔·杰克逊的照片说:“他的脸已经无可救药。多年来,在五官皮肤上穿眼打洞、垫高去薄、漂白减黑,用了太多的酸,开了太多的刀,这位流行音乐之王的面孔,已经遭到永久性破坏。”
       不仅如此,这位医生还说:“激光和化学物质的狂轰滥炸,使得迈克尔·杰克逊脸上的皮肤开始死亡,他鼻翼上的一个洞显示皮肤已经溃烂。”
       这则新闻使我感到震惊。
       
       我想起1996年美国《六十分钟时事》节目女主持人芭芭拉在采访迈克尔·杰克逊时,曾当面问他,有人说你脸上的皮肤变白,是一直在使用漂白剂的结果。杰克逊面对这个问题,脸上显出很痛苦的表情,眼睛里闪现出泪花。他回答说:“有人这样说我,使我感到很痛苦,也是对我极大的侮辱。我从来以自己出身是黑人感到骄傲。我脸上皮肤变白,是家族遗传病的原因。我们家族里有遗传性的白化病史,而且主要遗传给男孩。”
       看到杰克逊痛苦的表情,听到他的解释,特别是他声明自己从来就以出身黑人为骄傲,我对他顿生同情之心。在这之前,我对他一直是很反感的。我不喜欢他的歌,不喜欢他的表演,更不喜欢他那不男不女的长相,也无法理解世界各地歌迷对他迷狂式的崇拜。
       出于同情,看了这次电视采访节目之后,我对杰克逊的反感减轻了许多。然而现在,我明白他那天在电视镜头面前骗了我,骗了大家。
       自从1980年以来,杰克逊做了多次整形手术,鼻子整形、下巴整形、拉眼皮,至于黑皮肤,对他来说就是残疾。
       人的很多自卑都是值得同情的。但是有一种自卑,对我来说很难产生同情心,这就是对自己所属种族的自卑。
       那天芭芭拉的采访节目还播放了杰克逊自6岁登台以来的记录镜头。6岁时的杰克逊是那样天真活泼可爱,我不明白他为什么那样不能接受自己,非要把自己折腾成一副不男不女的模样。
       在这个世界上,出于自卑想以整形方式灭掉自我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即使以杰克逊的名声财力,最后都是一败涂地。
       阿雷桑德罗医生说得好,整形无法解决精神与心理的问题。
       从杰克逊身上,我们看到外在的成功与名声并不能帮助一个人克服他内在的自卑。甚至名声越大,自卑感越深。对一个将精神完全寄托于大众喝彩的人来说,最担心和最恐惧的,就是被大众遗忘和抛弃。这种担心和恐惧会使人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20世纪的智者罗素曾经说过,将注意力集中于自我的人,不可能有幸福和快乐。人只有将注意力集中于外界,忘我地生活,才能获得幸福和快乐。
       杰克逊既是大众流行文化的领头羊,自身又是大众流行文化观念的牺牲品。大众文化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传播手段,树立一系列外在的形象目标,引诱大众去追随模仿这些形象。当人的头脑被大众文化彻底洗过之后,这个人就再也不敢成为自己,生怕不像别人——那个被大众文化吹捧肯定的“形象”。于是乎人越来越向所谓的标准化靠拢。达不到标准化的,就利用各种手段、时间、金钱设法使自己符合标准。因此大众文化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那张魔床,身材太长的,魔鬼就将你锯短,太短的就拉长。
       大众文化从根本上说,是消灭个性的文化。人类文明的魅力就在于人是有个性的。个性差别是人类文明文化的起源,一个民族有无活力有无创造力,全在于个性的活泼张扬。当个性本身成为价值标准的时候,这个民族才富有魅力。美国建国之初的人奠定了美好的文明基础,但随着大众文化的力量越来越大,个性的价值日益被冲淡,人变得越来越教条主义越来越观念化了。当个性丧失了社会价值之后,该文明就势必走向衰亡和堕落。因此,杰克逊脸皮的崩溃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情,它同时还具有象征意义:大众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个性则开始泯灭。
       (郭芳摘自《崩溃的脸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