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审美]全民“愚乐”时代的情感哀伤
作者:端 木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与其说我们在笑,不如说我们在哭。肆意地大笑背后,往往隐藏着民族很深的无奈和哀伤。
       芙蓉姐姐走了,她注定已成为这个变革时代一个文化的标志性人物。石榴哥哥、菊花妹妹也已经被我们淡忘,这个时候,水仙妹妹又来了。按照媒体“不怀好意”的描述,水仙妹妹最反感被人拿来与芙蓉姐姐相提并论。在她看来,芙蓉的舞姿非常业余,纯粹作秀;而自己是纯艺术人才,“根基扎于文化土壤之中”。“水仙妹妹”称,她很不愿出名,“曾经有人想把我捧成明星,我不愿意”。不愿意的原因,是她“向往淡泊、宁静、天马行空的生活,讨厌演艺圈的是是非非”。
       这自然又注定是一个芙蓉姐姐式的人物,除了承受亿万网民的嘲笑和唾骂,她得不到什么东西。当然,名气和名气之后的机会都来了,这本来就是心照不宣的一场公共“愚乐”游戏——你让我呕吐,我让你出名。大家各取所需。说是交易并不为过。
       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吗?其实我们都知道,“愚乐”并非我们所愿,它是一种很深的无奈。
       生命被玩偶化了。人性与人性相互伤害,相互取笑,喧嚣浮躁的社会之中,每个人都哈哈大笑,每个人都各怀心事。生命的尊严和情感的价值,被我们公开鄙视着又偷偷珍视着。我们嘲笑如过江之鲫的“呕像”们,但不知道为什么嘲笑。
       当审美失序而慌乱,我们只有审丑。这个变动的时代,价值被我们消解得太深,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继续崇高。“美”已经在当代中国人的眼里成为一个很缥缈的东西,我们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美的,不知道如何得到它。但是我们知道什么是丑,于是审美退场,审丑成为人心交流的主旋律。媒体所传播的,不过是社会心理所映射的东西罢了。
       没有精神家园的社会,人心只能在外流浪。哄堂大笑、哈哈大笑、聚成一堆、前仰后合。
       当年的《大话西游》何以走红?因为它准确地预言了一个悲伤的全民“愚乐”与情感流浪时代的到来。当代中国人在风雨中走着,路过“韩国”这座小屋,趴在窗户上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温馨家园。但温馨和安静是人家的,我们什么都没有。人家在屋里其乐融融,我们惟有在漫天风雪中继续流浪。
       一个没有安静温馨的心灵归所的民族,注定只能坐守一个失序、烦躁的社会。
       我们空有地大物博,在生存幸福的意义上,其实许多小的国家与民族比我们幸福得多。
       (张艾摘自2005年11月4日《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