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审美]教育为何是无用的等
作者:[美]丹尼尔·科顿姆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教育无用,因为它导致教条主义。蒙田谈到他的医生时说:他们非常了解医学大师盖伦,但却根本不了解疾病。
       那些读着盖伦著作的解剖学教授,这样教育他们的学生:如果他们觉得著作中的古老理论,和真正的身体之间有任何不相符合之处,那么不管怎样这肯定是尸体的过错。
       跟这些教授一样,教育使人们漠视清晰明白的事实。正如蒂莫西·利里博士告诫我们的那样,如果你想真正学到东西,那么你首先必须做的事情之一就是退学。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丧失人性以外的东西。学习“需要自由和安逸”,而这导致高等教育这座象牙塔内的住户们,无法领会塔墙外普通百姓们的想法。托尔斯泰试图让自己从一个俄国贵族变成一个农民,卡夫卡想象着自己成为以色列的一名服务生,他们只是想转为平民百姓的数不清的知识界人士中的两位而已。教育使我们成为生活放荡不羁的激进分子,或是无法适应周围环境的古怪孤僻之人,或是对社会制度加以嘲讽的性格怪僻之人。那个腐蚀年轻人思想、蔑视神灵的苏格拉底的遭遇,就是教育这一罪证的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几百年来,学术生涯中一次次的审判、讯问、刑罚,让我们懂得了教育是无用的,因为它会让人们变得不顺从。一知半解或许是危险的,而学识渊博则肯定是危险的。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的心变得麻木。教育让人们思考得太多,而忘记了如何去感受。受过教育的人们富有逻辑但缺乏感性,善于分析但缺少对他人的信赖,变得冷酷而不再热情。一位英语教授会在学生寄来的绝望的求助信中,用红笔标出语法错误;一位全神贯注思考的神学研究者,无动于衷地从乞讨者身旁走过;一位经济学家对任何事物的价格了如指掌,但对它们的价值却一无所知。受过教育的人们不会发出兴奋的呼喊声,不会放声大笑,相反,他们对会这样做的人嗤之以鼻。他们看上去越是枯燥乏味,他们自己就越喜欢。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沦为奴仆。用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唐纳德·肯尼迪的话说,大学随时都可以成为社会上一切最保守力量的象征。福柯将学校比作“纪律执行”机构,比如监狱和收容所。而右翼则指责大学反复向学生灌输“政治正确性”,是奴役学生、培养受虐情结的另一种形式。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陷入贫穷。换句话说,过于专注于学习,意味着将与重大机遇擦身而过。学问只会为那些把理论、真理丢在脑后而青睐于工商业的人带来利益。知识不能果腹;知识不能为你付账;甚至在我写此文时,有博士学位的人正在开出租车,正在为没有学位的大富豪的网站所吸引,把他们的个人简历当中,凡是提到研究生的地方都会悄悄删去,从而不会因为学历太高而得不到赚钱的工作。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成为骗子。它使我们不再承认真理和错觉、现实和想象、历史和虚构之间的差别。受过教育的人学会了将他们自身的真实情况隐藏起来,伪装出一副有知识的样子。只有那些有坦率性格的人才能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笨蛋、傻瓜、肤浅、教条、无知”。
       (卫平摘自《教育为何是无用的》,
       江苏人民出版社)
       
       【好书推荐】
       查令十字街84号
       [美]海莲·汉芙著,陈建铭译,译林出版社
       【推荐语】
       20年间,身在美国的海莲·汉芙在英国的查令十字街84号买了不到50种书,通信却绵延了20年。
       海莲所推崇的英国散文家多恩有一句话:“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现在的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家酒吧,只在外墙上钉了块牌子—“查令十字街84号,马克斯与科恩书店旧址,因为海莲·汉芙的书而闻名天下”。
       蓝衣社碎片
       丁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荐语】
       历史碎片像一面破裂的窗户,空隙是我们的想象。
       “蓝衣社”由1929年留日归来的黄埔四期学生腾杰发起,经过三年艰苦而周密的筹备,1932年3月在南京成立。蓝衣社成立初期,“生的进来,死的出去”,“飘泛着恐怖组织的残暴气息”。严酷的纪律换来了最初两年的清新热烈,蓝衣社应用铁与血的手腕,力行独裁道路,从最初由几名黄埔青年发起的小社团,到几年后成员十万余人的秘密组织,在经过短暂的廉洁自律高潮后,劣根蠢动,腐败滋生,争权夺利,荼毒苍生,不可遏制地一步步走上了万劫不复的毁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