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想着]城市的灵魂
作者:余 杰

《青年文摘(彩版)》 2006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巴黎人将卢浮宫和《蒙娜丽莎》看作他们的骄傲。几代法国国王都对达·芬奇的这幅名画情有独钟,路易十三把她挂在“家训堂”,让女儿每天模仿画上的微笑;拿破仑把她挂在卧室中,每天独自欣赏。后来,法国成为了共和国,《蒙娜丽莎》与其他40万件珍贵的艺术品一起,被收藏在卢浮宫国立美术馆中对公众开放。
       1911年8月21日,《蒙娜丽莎》被盗。据说,那一天几乎成为法国人的国殇日,4万多巴黎市民走上街头痛哭流涕。为了追回人民的“女神”,法国政府成立了数以百计的侦缉小组,动用了数以万计的警力,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然而,在随后的一年多里,案件一直没有任何进展,警方面对着社会舆论泰山般的压力。
       1913年1月26日,在法国与安道尔交界处的迪莫特镇,警方终于将一个庞大的盗窃团伙一网打尽,《蒙娜丽莎》也终于“完璧归赵”,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卢浮宫。为了庆祝此事,巴黎市民上街纵情狂欢,全市所有的商品都削价40%出售。
       城市是有历史的,城市是有性格的,城市也是有灵魂的。我可以想象出巴黎人在《蒙娜丽莎》丢失和失而复得的两个时刻的悲痛欲绝和欣喜若狂。他们甚至愿意以打折的买卖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他们还有真性情在。
       巴黎的人生活在艺术和文化之中,就好像生活在空气和水中一样。卢浮宫里的每一幅画都是巴黎人灵魂的根。近代以来巴黎的城市规划,一直遵循着这样的原则:保护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尊重普通市民的生活方式,在古代与现代之间寻找和谐与自由。巴黎不再是国王的巴黎,巴黎是所有公民的巴黎;巴黎不仅是商业的中心,巴黎更是文化的源泉。
       然而,与巴黎相比,我们的一些城市正变得越来越没有性格,面貌正变得越来越近似。我们城市的街道可以修建得比巴黎气派,我们城市的面积可以拓展得比巴黎巨大,但是在我们当中,有多少人会为了一幅艺术品或者一座老房子而大动情感?
       我们城市的历史写在书本上,更应该活在建筑中。
       巴黎的咖啡馆里有萨特和海明威的手稿,我们的咖啡馆里却只有生硬的西洋情调和明清家具的拼贴。这种差别是细微的,却也是关键的,它不是多办几家工厂和企业、多销售几部手机和电脑就能够弥补和改变的。当年,北京的城墙被拆除的时候,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心痛如刀绞。假如换了是在巴黎,巴黎会有多少人奋起保卫他们的历史传统呢?
       我们的城市,需要有更多的“灵魂的守护者”。
       (李环摘自2003年1月17日
       《解放日报》,杨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