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想者]从万元入托费说起等4则
作者:佚名

《青年文摘(彩版)》 2005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北京人快看到电视了
       ——京津工人制成我国第一套电视台设备
       这里不是电影院、剧院,没有演员在场,屋里也没有收音机,可是人们观看了中央广播乐团的精彩表演,听了演员沈文娟、陈美美演唱的阿尔巴尼亚民歌——《含苞欲放的花》。原来这些影像和声音是从桌上一台电视接收机上发出来的。昨天晚上,400多人来到北京广播器材厂参观,一齐庆祝我国第一套电视发送设备制造成功。
       在广播器材厂高大的车间里,人们都好奇地看着各种复杂的机器和仪表。忙坏了厂长、工程师和工人同志们,先回答谁的问题好呢?这是摄影机,这是同步机,这是视频讯道和信号发生器,车间门口那辆电视车是用“解放牌”改装成的……可是这又怎能用几句话说得清呢!轰轰,沙沙……工作人员已在试用机器,厂长高声喊着:“现在请大家到另外的屋子去看试播吧!广播乐团的同志特地来给我们表演!”
       在电视接收机的小屏幕上,首先出现了刘厂长,他报告了他们工厂和广播事业局、清华大学合作,提前半年制成电视发送设备的经过,告诉大家全厂职工在整风运动和“双反”运动的鼓舞下,热情忘我劳动的情况。工人同志们和工程技术人员们,为了提早让首都人民看上电视,昼夜忙着,春节不休息,领导上不答应就偷偷钻到车间去干。工程师们深夜守在机器旁边,过去两三个月才能制成的变压器,半个月就做成了。
       昨天上午,广播器材厂代表向西四区党组织的“双反”跃进大会报喜。上星期五,他们给这个正在试制电视接收机的天津无线电厂去信,向天津无线电厂挑战,希望他们快把电视接收机制成。谁知就在昨天下午,天津来了两个人,捧着一台漂亮的电视接收机,原来天津无线电厂也在跃进声中提前制成了电视接收机。
       (1958年3月18日《北京晚报》)
       反电视运动
       4月25日至5月1日是美国第十一个“关闭电视周”,这一活动在世界10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响应。
       随着电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沉迷于电视会导致诸多问题:家庭关系冷漠、不会与人交流、孤僻、缺乏创造力等。
       反电视运动发展10年来,在美国和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去年,参与这个活动的美国人达到了760万。而今年该活动的影响力已经从美国辐射到了世界其他国家,英国、加拿大、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日本、意大利、墨西哥和中国台湾地区等10个国家和地区都于4月25日展开了“关闭电视周”的宣传,形成了小规模的世界性群众运动。
       (2005年4月26日中国日报网)
       我们要信仰托儿所
       今年春天,听到了一个梦想不到的消息:一家托儿所创办出来了。于是,我同妻一起去参观。因为是创办的开始,而且是几个私人拿钱出来创办的,所以托儿所的内部设施极简单,所址也很狭小。不过大体上说,还不至于令人失望。可以相信,托儿所未来的发展是无限的。
       (1935年11月5日《大公报》)
       从万元入托费说起
       2004年8月,天津市一所新建的民办幼儿园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媒体的目光。
       据了解,这所名为华兰国际村幼儿园的民办园,耗资巨大,规格高档,建园伊始便以高新姿态吸引着世人的眼球:首次在天津完整引进、全面执行新加坡先进的国际幼儿教育体系;延请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副主席、亚太地区委员会主席蔡慧玲出任名誉园长;幼儿园由20幢独体别墅组成……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高昂的入托费,一人一年一万美元!
       (2005年4月30日《中国民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