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审美]三个梅
作者:路 也

《青年文摘(彩版)》 2005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三个女人都叫梅。一个在美国教哲学,一个在北京教英语,一个在济南教中文。三个女人本来并不相识。北京的梅被学校派驻美国做访问记者,研究亨利·詹姆斯,就跟美国的梅做了邻居,美国的那个梅老家在中国的江南,在美国十几年了,已在异国扎下根,她的英文中文俱佳,小说写得很好,得过《台湾中国时报》的小说奖。2004年初,北京的一本文学杂志上刊登了美国那个梅写的一个中篇小说,同一期上也有一个中篇是济南的那个梅写的,小说放在一起。济南的那个梅看到了美国那个梅的照片和简介,心生向往,觉得大概也只有女人才能做哲学教授的同时还能保存这么好的感性。美国的那个梅看了杂志以后,也在上面知道了济南的那个梅,并与住邻居的北京那个梅谈论起济南的梅写的小说。这时恰好北京的梅要回中国参加一个外国文学的会议,会议地点恰好就在济南,是在济南的梅毕业的母校举行。于是北京的梅在参加会议的同时,就跟与会的某个在济南工作的大学时代的女同学打听济南的那个梅,这个老同学又辗转找到了会议上跟济南的那个梅现在同一个学校任教的某个外语系女老师,人家说不认识,但答应帮着回学校后去中文系打听一下……于是济南的那个梅在接到电话时,好半天也没弄明白究竟是谁在找自己,只是在迷迷糊糊之中一个劲地为能一下子认识这么一大串女朋友感到高兴。
       总之就这样七拐八拐地联系上了,开始通电子邮件。美国的那两个梅的邮件系统中都没有汉字系统,只能用英语写,那时候济南的梅正在为读学位苦攻英语,恨不得死在英语上。这时从美国发来的英文信件大大鼓舞了士气,她发现自己竟然全能读懂那些信,包括里面那些文学评论的文字也看得明白。看来这些日子学英语学得昏天黑地是对的,功夫没有白费,于是济南的梅开始热爱英语了,并凭借着这股东风真的把接下来的英语考试打倒了。济南的梅把自己写的东西都从电子邮件里发给了美国的那两个梅,那两人见面时有时会谈起这些文字来。有一次济南的梅外出去了南方,没有来得及回美国的梅的信,美国的梅就用邮件问北京的梅,怎么没有济南的梅的消息了?北京的梅于是又写信给济南的梅,问是不是病了?济南的梅在好几天以后才在外地从别人的电脑上看到这些信,很感动,回信告知自己在江南,正在美国的那个梅的老家呢。同样有一次美国的梅出差在路上,没来得及回信,济南的梅也写信去问北京的梅,北京的梅也开始找美国的那个梅。
       两个在美国住邻居的梅用的是同一个校园网邮件系统,电子信箱看上去差不多,又都写得一手流利的英语,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把济南的梅弄得有些糊涂了,有时候收到这个梅的信还以为是那个梅的,给这个梅的信差点发到那个梅的邮箱里去。
       后来北京的梅在美国完成了访问学者工作,回到了北京自己的大学,邀请济南的梅到北京家中做客。美国的梅在元旦时给济南的梅寄来了一大堆巧克力,后来是情人节,也寄来了巧克力,美国的梅说,我要找个理由给你寄巧克力,下次该是感恩节了。于是济南的梅总是有吃不完的巧克力。
       在济南那个梅的家里,2005年6月的挂历是水墨的三峡,在6月8日那个方格里,早在两个月之前就用圆珠笔写上了“美国的梅要来济南”。6月3日,收到美国的梅的邮件说,为论文先到夏威夷,济南的梅想,到了夏威夷,那就走了一半路程了。6月5日深夜接到电话,看到显示区号是021,原来美国的梅已经到了上海,她说明天去南京看亲戚,不住下,后天就可以到济南了,然后是北京。
       (熊鹰摘自2005年6月29日《都市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