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审美]伤花怒放
作者:郝 舫

《青年文摘(彩版)》 2005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出版社编辑按语:《伤花怒放》与其说是一本乐评书,不如说是一本摇滚哲学著作。摇滚只是打开思路的突破口,通过摇滚这个载体,作者诉说对特定时代和文化的思考。
       * 1956年,加拿大魁北克,自动点唱机的老板们将猫王的歌从唱机里抹去,因为当权市长认为歌曲淫猥而下令禁止播放;在奥塔瓦一家私人学校,八个女学生因违背校规参加猫王的演唱会而被开除;纳什维尔一位DJ在公园里销毁了500张猫王的唱片;DJ艾尔·普赖德播了猫王《圣诞专辑》的其中一曲之后,立即被解雇。
       * 在60年代狂飙猛进、席卷全球的学生反叛怒潮里,摇滚乐同样按捺不住性情,成了聚集于白宫之外青年们充满激情的呐喊,成了五角大楼旁男男女女们沟通灵魂之后重新站起来的催征号角。他们毫不留情地对政权的“狗腿子们”怒目相向,并遭到更加不留情的压制。“大门”乐队的吉米·莫里森在舞台上公然嘲笑警察,突然之间全场灯光大亮,两名警察对他报以拳脚,随后因妨害治安、妨碍公务和“作淫猥及不道德表演”而被记录在案。
       * 1969年5月,当列侬在蒙特利尔录制《给和平一次机会》时,他和洋子同时进行了“爱与和平”静坐示威,四周围满了朋友及记者,有人向他们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用音乐与爱能够制止希特勒与法西斯主义吗?”洋子的回答是:“如果我是希特勒时代的一个犹太女孩,我会接近他并成为他的女朋友。在床上十天之后,他会按照我的思路思考。世界需要沟通,做爱是一种沟通的绝妙形式。”
       * 70年代第一次大型唱片焚毁大会是在佛罗里达举行的,博伊金牧师焚毁了价值2000美元的唱片,在12月举行了第二次焚毁大会。并且,博伊金还曾提出过一份证明摇滚堕落的材料,该材料上说,在1000个未婚先孕的女青年中,有984名在与人私通时听的是摇滚乐。纽约人口研究所专门对此立项调查,却没有发现证据表明摇滚乐与未婚先孕有什么关系。
       * 1986年,两个自杀年轻人的父母对英国重金属乐队Judas Priest提出诉讼,指控其专辑《褪色阶级》是其孩子自杀的原因。当时这两个孩子喝了两天酒并吸了两天大麻。到1990年,法官宣判Judas Priest的音乐与两个孩子的自杀没有关系,但认为其音乐中的确有潜意识信息。后来该乐队吉他手说,“在这个案子之前,我都不知道潜意识是什么意思,可能过了10年我才会拼这个词。”
       * 80年代中期,曾经被责骂为“不道德”的摇滚乐终于用一个又一个震惊全世界的“良知复兴”行动实现了它超越既定道德目标的最终目的。摇滚的反抗采用的是它一贯的立场:不作单纯的道德争议,直接超越它,用行动体现的新道德说话:鲍勃·吉尔多首先发起了“乐队救援”,使全世界的目光都留意到非洲的惨境,由U2、乔治·迈克尔等巨星参与录制的《他们可知已是圣诞?》,他们奉献给非洲灾民的不仅是近千万英镑金钱,而更向人类提示了一种高尚的意识。
       *摇滚超越道德。以创造力做剃刀的摇滚战士在革命途中毫不在乎地将道德法眼作为肿瘤切除。摇滚躲避意识形态。它宁愿在巨大的社会迷宫中以政治直觉为诉求东游西窜,而不愿身陷温暖如家的囹圄。摇滚挺身反抗贝多芬。它坚信音乐不是身份或地位、教养的表征。摇滚无视国界。它深知狭隘的民族主义与天下一家的情怀相比,实在是可以通往丧心病狂的坦途。
       (齐放摘自《伤花怒放》,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