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药物干预衰老新观念
作者:刘汴生
《中外书摘》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加重,衰老和老年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突出问题。为了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必须采取综合性保健措施,包括非药物性的措施,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文明生活、优美环境、心理平衡等,也包括抗衰老用药。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健身、抗衰和防治疾病的效果。
抗衰老用药十分必要
现代医学发现,老化虽然属于生理性改变,但如不进行干预和治疗,则必然导致老年病的发生。可以说,衰老是老年病的前奏,老年病是衰老的结局。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人人都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骨性关节炎、脑萎缩、老年性肺气肿、性功能减退等疾病,几乎人人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抗氧化酶降低、免疫功能下降、神经内分泌紊乱等。因此,一般老年人都必须进行抗衰老用药。
生命科学的规律表明,人到老年期之后,不论其健康状况如何,机体都普遍存在退行性改变,因此,必须把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清除晚期糖基化终端产物(AGES)、清除脂质过氧化、抗氧化、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以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在老年医学领域里,把骨质疏松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称为“寂静的疾病”。要根据衰老和老年病的病理生理规律,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用药,切不可等到出现临床症状时再进行治疗。
大量研究表明,衰老和老年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有些病起病于中年甚至青年时期,如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症、免疫功能低下等,都是一些难治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又是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血管性痴呆等多种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应及早用药进行长期的防治。骨质疏松症到晚期不仅难以治疗,而且极易导致骨折,造成严重后果。
衰老和老年病都具有长期迁延的慢性过程,但老年病可突然发病,甚至发生猝死。老年病的突然发病是很难预测和防范的,因此,必须按照衰老和老年病的病理生理和老年病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干预用药,以预防老年病的突然发病和恶化。
目前,我国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普遍缺乏的营养素有维生素、纤维素、钙、微量元素等,而这些营养素是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以及增强免疫功能等所必需的。一方面是老年人对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而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摄取营养素的量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脂溶性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含在动物性食品中,食用过多的动物性食品可导致血清胆固醇升高,甚至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因此不宜过多食用,需要补充营养类药物。
抗衰老用药的对象和时机
抗衰老应优先考虑非药物的方法,如指导患者掌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方法;坚持适量的活动和健身锻炼;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善环境,防止污染;调适心理,培养良好的心态等。
抗衰老用药的对象应该是亚健康、亚临床以及“健康老年人”。因为即使健康老人仍然存在着退行性变化,所以不论健康与否,均应作为抗衰老用药的对象。
抗衰老用药最好的时机是按照衰老和老年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积极主动地进行抗衰老。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在35岁左右发展最快,青春期后期胸腺大部分萎缩,女性40岁左右骨钙开始丢失等,就应该抓住这些时机进行干预治疗。当然,对老年人来说,人人都需要抗衰老用药,用早早显效,早用早受益,终身服用,终生受益。
抗衰老用药的选择
(一) 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从动脉粥样硬化和组织缺血的病理生理来看,动脉粥样硬化的逐步发展,可直接导致心、脑等重要器官的组织缺血,还可诱导产生大量毒性氧自由基。同时,有研究发现,微循环障碍可引起组织瘀血性缺血,导致组织细胞和整体的衰老。
在实际应用中,要把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缺血作为抗衰老用药的切入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好时机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纤维斑块”发生的早期,切不可延误到血栓形成之后,以免发生心脑血管的梗死。
1. 选用降血脂、活血化瘀天然药物:可任选山楂、决明子、郁金、丹参、川芎、昆布、毛冬青、女贞子、葛根、泽泻、姜黄、荷叶等。
2. 选用中成药:可任选复方丹参片、银杏叶片、绞股兰总苷片、心脑安片、血脂康、脂必妥、银可络等。血脂康和脂必妥系红曲制剂,降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可靠;心脑安片具有降脂、解痉、溶栓、增加冠脉流量、消除早搏等作用,是理想的心血管病基础用药。
3. 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选用肠溶阿司匹林每天50~75毫克,一次口服。还可与倍他乐克、降血脂药合用,作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药。
(二) 抗氧化类药物
机体内的自由基主要有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氢、脂质自由基、脂质过氧自由基、烷自由基等,这些自由基在体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形成一个自由基的连锁反应,在多个环节对机体造成损害。抗氧化类药物的品种很多,如维生素E、维生素C、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松果体素、核酸等。由于每种抗氧化药物只能在某个环节发挥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因此,只有联合应用抗氧化药物,才能有效地清除各种各样的自由基。
1. 抗氧化类中药:可任选人参、枸杞、绞股兰、灵芝、三七、银杏叶、首乌、丹参、五味子、黄芪、鹿茸、红景天等。
2. 维生素类:可选用维生素A、E、C、β胡萝卜素。每天用量为:维生素A10000单位,维生素C200毫克,维生素E100毫克。
3. 微量元素制剂:复合微量元素制剂有施尔康、善存、21金维他等,可任选施尔康或善存片,每天1片。如服用施尔康,应加服硒制剂,如硒蛋白片每天2片(80微克)或西维尔每天1片(100微克)。施尔康和善存片系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复合制剂,但某些维生素用作抗衰老其剂量偏小,因此,服用施尔康或善存片时,应每天另服维生素C200毫克及维生素E100毫克。
4. 松果体素:又称褪黑素,用量是每晚临睡前服3毫克。
5. 核酸类:目前膳食中的核酸尚不能完全满足个人的需要,为了增强机体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功能,可适当选用核酸类制剂。我们推荐使用花粉(每天1~2克)或酵母片(每次3片,每天3次)。除了能补充核酸外,还可帮助消化、调节机体其他生理功能。
(三) 调节内分泌激素的药物
一般说来,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可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在老年保健中,抗衰老的三大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和松果体素)应用较为广泛。有报告指出,性激素的减退与机体的衰老和老年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应予以高度重视。此外,临床应用较多的激素还有胰岛素、甲状腺素等。
1. 激素替代疗法
(1)女性性激素替代疗法:40岁到更年期开始应用较好,补充雌激素之后,可解决中老年女性的更年期综合征、高脂血症、心绞痛、冠脉供血不足、骨质疏松症、延缓衰老的进程等。禁忌症主要有: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症,严重的心、脑、肝、肾器质性疾病。①雌激素疗法第一方案:尼尔雌醇与黄体酮联合应用。每月口服尼尔雌醇一次,剂量2毫克,每3个月加服安宫黄体酮,每天8毫克,连服5—10天。②第二方案:利维爱每天口服2.5毫克,服用1个月后可改为每周服2.5毫克。也可服用倍美安,方法和剂量同利维爱。
有禁忌症不宜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可选用来源于植物的植物雌激素。目前,植物雌激素的种类有大豆异黄酮、葛根异黄酮、三叶草异黄酮等。如天雌素胶囊、金雌源胶囊等含有大豆异黄酮、葛根异黄酮、生物活性钙、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等特点。
(2) 男性性激素替代疗法:男性性激素替代疗法一般在50岁后开始应用,由于长期大量应用睾酮,有致前列腺增生和肿瘤的可能,所以应十分注意药物的选择。①第一方案,脱氢表雄酮治疗:脱氢表雄酮每天25~50毫克。有研究表明,脱氢表雄酮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肿瘤、痴呆等作用,它还能延缓衰老。②第二方案,雄激素治疗:安雄十一酸睾酮每天口服60~120毫克,连服3~6个月,停药观察,如血清睾酮再次下降时,可继续服用。据文献报告,十一酸睾酮安全可靠,经10年追踪未发现前列腺癌,用药后患者精力、体能、记忆力、心血管功能均明显改善,血清睾酮上升38.8%。
2. 甲状腺素的应用
有研究表明,甲状腺素一般随增龄而下降。在临床中,可遇到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心悸、肢软、胸闷、心律不齐、心功能不全等症状。补充甲状腺素后,可消除机体的衰老征象。在治疗老年心功能不全时,给予小剂量甲状腺素(每天口服甲状腺素片20毫克,连服两周),可将总有效率从72.2%提高到89.1%。
保健用药:对血清甲状腺素在正常范围低值的健康老人,每天口服甲状腺素片12毫克,连服6个月后,血清甲状腺素T3T4上升。同时,睾酮、脱氢表雄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均显著升高,老年人的精力、体力、记忆力和睡眠质量也有明显改善。
3. 生长激素的应用
生长激素主要用于抗衰老和预防某些老年病,它能调节血脂代谢,预防动脉硬化和肥胖,减少皮肤皱纹,增加皮肤弹性,增强学习记忆能力等。但生长激素目前只有注射剂,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天1次。由于价格昂贵,国内很少应用,某些发达国家应用较普遍。
4. 调节内分泌的中药
主要选用补益肝肾、扶正固本的药物,如首乌、鹿茸、枸杞、熟地、黄精、肉苁蓉、补骨脂、仙灵脾、仙茅、菟丝子等,或煎服或泡酒均可。中成药主要有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首乌延寿丹、龟龄集等。
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
人的免疫功能一般随增龄而下降,表现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逐渐降低,以及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升高。应用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不仅能增强老年人对各种感染的免疫力,而且能够提高老年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抑制和杀伤能力。
1. 首选补气类中药
(1) 中药:主要有黄芪、人参、首乌、绞股兰、杜仲、桑椹、三七、茯苓、白术、山药、枸杞、大枣、莲米等。黄芪、杜仲、桑椹、三七等对免疫功能还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2)中成药:可选用四君子汤、人参养荣丸、补中益气汤、归脾丸等,可收到较好效果。
(3)冬虫夏草、蜂胶:用虫草孢子粉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蜂胶片每次3粒,每天3次(降血脂用量为每次5粒,每天3次)。虫草孢子粉胶囊和蜂胶片,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 免疫调节剂
依病情需要亦可选用胸腺素片、转移因子、干扰素诱导剂、人血球蛋白、LAK细胞等。
调整胃肠功能的药物
胃肠功能对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把脾胃看作是后天之本,应予以高度重视。
1.调整胃肠功能的中药:白术、大枣、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等。
2.双歧杆菌:双歧杆菌的主要功能是:①抑制肠道有害细菌,防止致病菌入侵,纠正肠道菌群紊乱;②阻断肠道致癌物(N-亚硝胺)的作用,抑制癌细胞生长;③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免疫功能;④能合成维生素B1、B2、B5、B6、E、K等;⑤治疗长期消化不良和腹泻。
营养素类药物
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普遍缺乏三类营养素,即:维生索、微量元素和纤维素,必须进行补充。
1.维生素类:老年人除应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A、E、D、C之外,还应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
对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防治,可用下列维生素:叶酸片(5毫克)每次1~2片,每天1~3次;维生素B12(1毫克),每天0.5~1.0毫克,肌注;维生素B6(10毫克)每次1~2片,每天3次。
2.微量元素:见(二)抗氧化药物的选用3。
3.钙剂:40岁以上妇女每天应补钙300~600毫克,同时补充维生素D400单位。
改善脑功能的药物
增强脑功能,宜选用益心神、养肝血、填肾精的中药和保健品,主要有龙眼、核桃仁、大枣、黑芝麻、柏子仁、熟地、首乌、麦冬、枣仁、五味子、茯神、虫草、人参、党参、肉苁蓉、石菖蒲、远志、菟丝子、山萸肉等。也可适当选用尼莫地平、脑复康、脑复新、喜得镇、都可喜、氯酯醒、康宝口服液、抗脑衰胶囊等药物。
总之,抗衰老用药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用药方案。由于需要长期用药,才能显现出良好的抗衰老效应,这就要求抗衰老的药物必须具备“有效、安全、小剂量、多功能”的特点。药物的选择宜从营养添加剂入手,辅以调理药物,对出现某些异常征象者(如血脂升高等)则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