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审美]圣马力诺的“小”
作者:熊育群

《青年文摘(彩版)》 2005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如果你到过小如圣马力诺这样的国家,站在惟一的山头,眼底尽览自己的臣民,你一定会有一试君王的冲动。圣马力诺是否会因其小而经常发生内讧呢?我想,如果有,这样的冲动一定是一个“元凶”。权力的欲望也是人的本性之一。若再加上一个阴谋家“皇后”在一旁怂恿,热血男儿哪个不会振臂一呼?也许,小国比大国更难得安宁。
       但圣马力诺几百年间的主旋律却是和平。在寻找和平原因时,我分出“内”因与“外”因。内因呢,是家族与民主的原因,让这样的纷争变得有序。它拥有自己的法律,并以单一的法律来调整、监督国家的民主生活。外因呢,中国智者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一个道理,那是借樗树说的故事:没有什么用处,它才没被砍伐,长久地生活在世上。无用之用正是樗树最大的用处。圣马力诺的和平也应是这个道理。一座贫瘠的山,再加上悬崖高耸,易守难攻,攻下来也没有什么用处,于是,它成了一个有着1700年历史的最古老的共和国。王国与王国间的战争还够不上级别,意大利统一成一个国家时,还是让圣马力诺像一棵樗树一样遗世独立。
       国中之国的圣马力诺泰然自处,除了无用之用的缘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宽容——古罗马培养的西方民主精神也能让“异类”和平共存。
       也许,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和平是可能的;军权或者暴力并不一定意味着至高无上。圣马力诺的史实证明了另一个道理:少数和多数之间的和谐取决于法律的好坏和对法律的尊重。
       圣马力诺的“小”,使它声名难彰。甚至它的历史,在外地也有不同的流传,其中一种说法,圣马力诺是一个人的名字。公元1世纪,圣马力诺信教,遭到迫害。他是一个石匠,在山下干着繁重的苦力,终于有一天他无法忍受这种折磨,揭竿而起,带领一帮人占山为王。另一种说法是:中世纪一个叫圣马力诺的神奇人物,在意大利半岛以种种善举普惠民众,深得人心。意大利皇太子深为嫉恨,欲加害圣马力诺。但太子不仅加害不成,自己还得了怪病。皇后请求圣马力诺为太子治病。圣马力诺不计前嫌,欣然答应,以非凡的医术将太子的怪病治好。以德报怨的圣马力诺得到意大利皇帝的领土赏赐。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呢?从选择如此险峻的山峰而不是平畴良田来看,似乎第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何况圣马力诺并非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从它石头的城墙和山头三个高耸的堡垒,可以看得出当年的浴血奋战是多么酷烈凶险。第一号古堡瑰塔(Guaita)内有一口水井,还建有小礼堂,这是持久战的标志;围墙大门对着碉堡的一个炮口,这已是考虑到攻破城墙后最糟糕的打算了。高耸的塔楼十分厚重,全由石头垒砌;一层一层木楼板,只要梯口盖一封,下面的人就无法上楼,这是最后坚持的据点。悬崖边一座塔楼连门也没有,上去只能架梯。堡垒每一步设防都做出了最悲壮的打算。小国圣马力诺在过去年代生存之艰险由此可见一斑,可以说得上是枕戈而眠。有意思的是,窄窄的公众大楼广场,自由女神像也手握一杆标枪。这说明圣马力诺人还懂得另一个真理:和平离不开武力。这个世界只有武力所说的多极世界。
       晚上,住在山上一家大宾馆,说它大是因为它是圣马力诺国最大、也是最高档次的宾馆。但这里的大与小是不能以原有的概念来理解的。就像你不能把它当成一座普通的宾馆,因为许多国家的元首来访也下榻在这里。如果时间凑巧的话,你完全可能与“首脑人物”在不很长的走廊擦肩而过,彼此礼貌地点头微笑。大家到了一个小国,连拉开身份的空间也没有了,只得平等,只得彼此彼此。
       我们上山的时候,就有一辆警车开道,国宾车队跟在我们的车后。大家一路同行,但却不知身后那位来访的人物是哪国政要。我们车停下,他们也在同一个大门停车。这也算得上小国旅行的一种乐趣。我曾暗自揣度,圣马力诺的首脑与外国的首脑坐在一起会谈是个什么样的心态呢?从国家规模来说,它不比中国的一个镇大。因为圣马力诺的小,它的官员也是平民化的官员,每天从别人屋檐下走过,前往公众大楼处理国务,它就没有办法不平民化。
       上山时导游的口吻也蛮有意思,她在离圣马力诺国境线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就不断强调这里是圣马力诺,现在已经进入圣马力诺国界线,我们已经到了另一个国家。她惟恐别人不相信这是一个国家,而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景点,只是过一道普通的门(那门也只是象征性的)。别的景点可能还要买门票,进圣马力诺可长驱直入,你不留神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别人的国土上。
       (马瑞摘自《罗马的时光游戏》,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