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想着]玄奘:从偷渡客到“海归”
作者:刘 冰

《青年文摘(彩版)》 2005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玄奘出了沙漠到了高昌国,高昌王居然也是信佛的,听说玄奘是大唐来的高僧,十分敬重,请他讲经,还要用高薪把他留在高昌。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玄奘当然没有答应。临走时,高昌王只好给玄奘准备好行装,派了二十五人,随带三十匹马护送;还写信给沿路二十四国的国王,请他们保护玄奘过境。在众多国际友人的亲切关怀下,玄奘同志终于在国外拿到了签证。
       玄奘带领人马,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崩,经历了千辛万苦,到达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受到西突厥可汗的接待。打那以后,一路顺利,通过西域各国进了天竺。
       玄奘深知出国留学的机会来之不易,于是在天竺疯狂地学习国外先进文化知识,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也日益高涨,引起当地政府首脑戒日王的特殊重视和尊敬。他隆重地接见了玄奘,并支持玄奘与其他宗教界人士论战;同时详询大唐国情,颂扬唐朝功业,遣使前往长安。后来,戒日王在曲女城为玄奘召开国际学术研讨大会。到会者有十八国国王,僧众三千余人,其他宗教界人士两千余人。作为论主的玄奘,将论义写出,读示大众,高悬论义于会场门外,请人问难。前后十八日,竟无一人发轫,玄奘取得全胜,被誉为“大乘天”和“解脱天”。继之,又参加五年一度的无遮大会,开展系列讲座,到会人员五十余万,历时七十五天。
       玄奘同志在海外并没有忘记国内的父老乡亲在翘首以待他学成回国报效祖国。国内得知这一消息,知道他为国争了光,而且也心怀祖国,更何况玄奘没到家就先给李世民写了封道歉信,不夸诉自己所受之苦,反说一切是凭仗大唐皇帝天威才到了天竺,把功绩轻轻地给了唐太宗,这是多么好的高帽子。又说自己在国外不是只学佛经,而是宣扬了大唐德泽,还了解了西域大量的地理、风俗、人情。李世民对这些当然是非常高兴和感兴趣的,所以不仅不追究他“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之罪,而且立即下敕:“闻师访道异域,今得归还,欢喜无量,可即速来与朕相见。令敦煌官司于流沙迎接。”(《全唐文》卷七)就这样玄奘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海归”,其归国盛况比之出国时东躲西藏的日子,简直是天渊之别。
       玄奘回国时,共带回大小乘经、律、论梵本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唐太宗根据玄奘的意愿,安排他在长安弘福寺译经。经十九年“无弃寸阴”的不懈努力,直至去世,玄奘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数量之大,质量之高,影响之深远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还和他的弟子一起,编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在这本书里,他把亲自到过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听过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记载下来,成为重要的历史和地理著作。
       (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