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想着]“敬畏自然”不是反科学等
作者:汪永晨等

《青年文摘(彩版)》 2005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正当我们为印度洋大海啸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而惋惜、而奉献、而反思的时候,今年第一期的《环球》杂志竟然刊发了著名科学家何祚庥撰写的文章《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
       “从历史来讲,人类发展早期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进步思想家强调入定胜天……”
       而就我所知,人类的早期恰恰是敬畏大自然的,这在传说中有很多记载。川主寺敬奉的二郎神,就是自然的守护神。只是到了我们人类制造了工具,有了一些发明之后,才不知天高地厚地提出了人定胜天,改造自然。而自从有了这个口号后,我们吃的苦头还少吗?
       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何先生旗帜鲜明地提出: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目的是为了人。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破坏”一下环境、生态,改变一下环境和生态,也是为了人。
       在这里,我也要旗帜鲜明地与这一观点唱唱反调。
       人类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大自然存在多久了,而人类才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多少年?为什么一有了人类,就要以我们人类为本?民盟中央副主席张梅颖在看了德国一个小学生的环保纪事后很感慨地说:那种不认自然为母、反以自然为器,乃至要征服自然的反自然观念,几十年来,助长了人们对环境的人为破坏。对于天灾实为人祸的警觉,四十多年前已引起西方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十多年前,1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共同呼吁:“人与自然正处于迎头相撞的险境,人类的活动为环境的资源带来无可逆转的伤害——人类必须彻底改变管理地球与生命的方式,才能逃过未来的苦难。”
       要按照何先生的话,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要为人类服务了。树我们可以砍,动物我们可以杀,江河我们想怎么截断就可以怎么截断。不知道何先生知道不知道还有生物链,今天一个物种的灭绝对明天来说意味着什么?
       何先生还提到了修水库的问题。三门峡水库修了近半个世纪了,发电量和预期的设想差距有多大?这四十多年来它给渭河流域带来了多少灾难?1992年8月渭河洛河洪水入黄河不畅,漫堤决口,淹没了农田60多万亩,约5万返库移民受灾,近3万人无家可归。这样的修水库是以人为本吗?是“不可避免”地破坏一些环境和生态吗?
       我并不想承认大自然会报复,大自然不会心胸那么狭窄,它容忍了很多人类因无知而犯的错误。但是如果把自然比喻成我们人类的躯体的话,它当然会生病。如果承认它也是一个家庭的话,它不只有人类一个孩子,在这个家庭中还有其他成员。如果在这个大家庭中,所有的存在都只是为了人类一个孩子,这是不公平的。
       (陈强摘自2005年1月11日《新京报》)
       “敬畏自然”是惟一选择
       人,自有文明以来,一直处于矛盾之中:既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时常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外,将自己看成一个影响“自然”的外力。虽然人对自然的作用完全可以看成自然的一部分,但人却必须对自身施于自然的外力做认真严肃的审视——如果我们都相信人对自然作用的同时,也被自然反作用着。
       可以说,“敬畏自然”是人类趋利避害、实现整体福祉的惟一选择。
       其实,这种畏惧本身并不可怕,它让我们生出真正的理性——采用“预警原则”来应对我们未知与力不可及的自然变化;也让我们更小心地控制物欲冲动,善待环境,同时摒弃自以为能够对自然为所欲为的科技迷信以及对人自身的盲目崇拜。
       (李伟摘自2005年1月25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