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想着]青蛙、恐龙与萝卜
作者:老 蓓

《青年文摘(彩版)》 2005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两种事物最值得关注:正在消亡的和正在兴起的。
       甲说,我发现地里有一批奇怪的萝卜,别的都长在坑儿里,它们却挂在了树上。乙不屑地反驳道,这是农作物优化的结果,应该为这种现象培育更多可供挂靠的树,并制定相应的规章,让所有萝卜都挂到树上去。这是必然趋势。
       你知道,我要说的就是网络语言。
       如果说网络语言已经大众化普及化,已经到了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刻。那么请问,大众在哪?温饱才刚刚普及,网络语言就全国上下一片红了?山区的孩子刚学会“我爱北京天安门”,您就让他接着说“偶好稀饭稀饭,不稀饭恐龙和青蛙”?
       现代汉语的生命力,存在于13亿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世界上任何力量也无法“革”掉现代汉语的“命”!网络语言,归根结底只是现代汉语皮上的一根毛。
       我们决不拒绝语言的发展和进化,问题是,网络语言能承载起这样的使命吗?那只是一个特定的圈子使用的特定语言,总让我想起威虎山土匪的黑话。不过,若说网络语言低级庸俗,的确言过其实,要不怎么国家有扫黄打非办而无“扫网打Q”办呢?但网络语言的拥护者却一口咬定自己是当年受了奇冤的乐府民歌和文艺复兴运动的现代版,一口咬定网络语言是具有创造力、想像力的语言,必将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就不免有些螳臂当车的意味了。网络语言所谓的创造力、想像力主要是拼音输入法惹的祸。绝大多数网友特别是广大学生上网聊天普遍都使用拼音输入法,常常寻求与众不同的“指”误,时间长了,就约定俗成。而语言是历史的积淀。古人从结绳记事,到许慎写成《说文解字》,总结出造字六法,历经三千多年。语言的确在不断发展、完善,但不是随便一改,就能在历史上写下一笔,即便写了,大概也是在野史或《笑林广记》里吧。
       存在即合理,至少有一定的合理成分。网络语言的轻松机智,是其优点;但它如江湖切口般的地域性(网络空间)特征,是其致命的局限。既然发于网络,不如就让它止于网络。毕竟方言百变,普通话还是得众口一词。那些叫嚣着要给网络语言编纂词典的人,是不是都憋着送给自己女(男)朋友的爹妈,再见面就说:“伯父伯母,待会儿我们聊天时您勤翻着点词典,不然听不懂可别怪我。”是不是也要送给老师领导各一本,说再交作业交报告时您对照着看,可别因为看不懂而通不过。是不是也要送给各国外交官的翻译,省得谈判时翻译不当,影响了国家大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已得,也要慎施于人。萝卜虽好,也只能留在坑儿里。
       (专稿 杜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