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热读]美国驻华新使馆探秘
作者:熊争艳

《青年文摘(绿版)》 2008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8月8日晚8时,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拉开大幕,同日上午8时,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馆正式启用。美国布什总统父子亲临北京,为新使馆的落成启用剪彩,此举被美国媒体称为“空前”。
       美国驻华新使馆耗资4.34亿美元,占地约4公顷,其规模在美国驻外使馆中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按照雷德大使的说法—这座新馆,象征着美中关系乃是“21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新馆的启用,对美国驻华机构来说意义确实重大。它标志着美国驻华政府机构的千余名工作人员,将首次聚集在同一个场所办公。
       目前,美国各类驻京机构已增至26个,美国派遣来京的工作人员总数,已达1100多人,但是,上述1100多人在“搬家”之前,却不得不分散在北京的22个不同地点办公。
       新馆的中心建筑,是一座(地面以上)8层的主办公楼,与其相邻的是一座3层高的中庭办公楼,一座全新的领事签证办公楼和一个多用途的附属办公楼。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在与中国政府多年交涉、反复强调、征得中方同意后,特别为此前在北京一直“隐姓埋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修建了一座独立的警卫楼。
       这座小楼,堪称美国武装力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的唯一“飞地”。
       馆内核心区纯粹“美国造”
       美国驻华使馆新馆位于北京的第三使馆区,周边不仅有日本、印度、以色列、韩国、马来西亚等国的驻华大使馆,且附近的五星级酒店长城、昆仑、凯宾斯基等和著名的燕莎商城全部近在咫尺。
       从远处眺望,美国新使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座带有巨型玻璃幕墙的8层主楼,幕墙之后的蓝灰色护板上,镶嵌有“美国驻华大使馆”中英文标识。
       大楼外侧用美国最新研制的特殊透明材料“从头到脚”包裹了起来,从内向外看,能够充分采集自然光;从外向内看,则可以充分保守大楼之内的所有机密。艳阳之下,整座大楼就像是“玻璃城堡”一样闪闪发光。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这栋8层主楼的玻璃外壳的颜色还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改变。到了晚上,在楼内灯光的映照下,整座楼看起来更像一个大灯笼。
       新馆内的这座主办公楼是“百分百”的美国原装货,楼内的基础建筑和装修装饰,都是由美国工人完成的,办公室内的全部家具和大型办公用品,也全部由美国本土运至北京。有个对比数据很有趣:参与新馆外围建设的中国工人数为1500,而美国工人数(含工程师)最多时超过2000。
       原因不难解释。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莫斯科修建新馆,接近竣工时,美方的工程监理赫然发现,在苏联人建造的大使馆的基建部分—包括新馆的柱子、墙壁和天花板里,居然有众多的监视器、窃听器。为此,美国国会只得再拨2.4亿美元,重新修建了一座新大楼。
       自那以后,美国驻外使领馆的建设—其核心部位—全都改由美国人自己承担。建筑公司是美国公司,建筑工人是美国工人,建筑材料也必须远渡重洋运抵驻在国。
       来而不往非礼也。今年7月29日落成的中国驻美大使馆的新馆,其核心区域的建筑工人和建筑材料,自然也全部是从中国派去、运去的。
       园林重设计中式风格浓
       说完了中美之间“相互戒备”的一面,还要说说中美之间相互融合的一面。新馆的四周,是三米多高的外墙,浅灰色的混凝土外墙看上去非常厚实,也非常严肃—当然,这首先是基于安全的考虑。“9·11”之后,美国驻全球的使领馆都加强了安全戒备。
       但是,只要你绕过高墙,踏入大门,便会立即发现,高墙内侧为实施安全保护的环形缓冲带内,满是绿树绿草和潺潺流水。一座巨大的岩石被命名为“沉思石”,一座黑色的内墙称为“龙之墙”。
       除了中式设计,较为抢眼的还有人造水面上的七朵艳丽雕塑郁金香。这些钢铁雕花,据说是由杰夫·孔斯亲自设计的。杰夫·孔斯是作品拍卖价格最高的在世艺术家。
       新馆总计有五座建筑物,把五座建筑物串联在一起的,则是荷塘、假山、小桥。翠竹掩映、绿草环绕的竹林小径,把五座混凝土的坚固建筑连接在一起,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设计的四字精髓:曲径通幽。
       美国大使馆新馆项目工程师韩文杰介绍说:“为外交事业服务的使馆建筑群很严肃,色调偏灰,设计复杂。因为外交是一件严肃的事。而属于美国个性的一部分有一些异想天开。可能放上郁金香造型是希望偶尔跳开严肃的气氛,加上一些戏谑的色彩吧。”
       更有意思的是,据说中国的风水理念也被考虑在使馆的设计方案中。韩文杰说:“我们认为,风水是一些有道理的微妙的原则。例如,在北半球,太阳从来都是从南边升起,而非北边。因此我们会在朝东和朝南的方向安装许多玻璃。而在建筑物的北侧,则大量使用混凝土,窗户也比较小。这可以说是风水,也可以说是为了高效使用宝贵的太阳能源。”
       有记者问,有这么多中国元素,美国使馆的工作人员会不会因此更想家呢?“应该不会吧,他们是因为喜爱中国才到这儿来工作的”,韩文杰说。
       谨防受袭击还须防地震
       美国常常以“世界警察”自居,也因此经常受到某些恐怖分子的憎恨和袭击,有鉴于此,美国驻世界各国的使领馆都会把防止恐怖袭击放在第一位。
       美国新馆的项目总监威廉·普赖尔说:“使馆的设计在确保建筑拥有现代和活力的同时,吸取了历史经验,因此在安全防护上,充分考虑了炸弹攻击、恶意人群聚集攻击和来自街道的武器袭击等各种可能,同时,使馆的基础设计部分,也加强了抗震功能。”
       美国使馆的韩文杰则进一步解释说:“使馆区入口处即是小桥流水,除了观赏的需要,也基于安全的考虑。此外,新馆设计上要求使馆建筑物距离使馆外街道,至少相隔100英尺,以避免来自外侧马路上的可能的汽车炸弹袭击。当然,围墙内侧用流水、假山、木桥、花朵与灌木丛覆盖的这100英尺环绕空间,也就是保护使馆安全的缓冲带了。”
       韩文杰继续说:“在使馆的正门,还埋伏有一个汽车拦截装置,以防止恶意车辆的擅自闯入。一旦有汽车未经允许进入使馆区域,该装置会瞬间弹起1.2米,自动拦截车辆。”
       北京地处华北地震带,上世纪70年代,华北地区曾发生著名的唐山大地震,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风险,美国驻华新馆还预设有复杂的抗震系统。其一,五座建筑物的地基连为一体,很深很扎实;其二,五座建筑之间,设计并预埋了柔性抗震连接;其三,馆内所有重要设备和装置,都做了防移动的永久性抗震安全保护。
       (高品摘自2008年8月14日
       《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