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野]中国公众关注的八个科技问题
作者:李 娜 苏 青

《青年文摘(绿版)》 2008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7年9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开展“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下面数则最受关注。
       “哥德巴赫猜想”
       何时能被最终证明?
       1742年,当时还是中学教师的哥德巴赫致信侨居俄国的数学家欧拉,陈述了他的一个猜想:“是否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均可表为两个素数之和?”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猜想中提到的素数是指只能被1和该数自身整除的自然数。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了“9+9”: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9个素数之积的和。之后,开始不断有人在猜想的证明上取得重要突破,其中中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2+3”,潘承洞证明了“1+5”,王、潘合作证明了“1+4”。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距摘取这个“数学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遥。至今还无人能攻克“1+1”这个难关。
       祖冲之究竟是怎样计算出
       圆周率π值的?
       数学史上,圆周率π值的精确度曾代表一个国家的数学水平。《隋书·律历志》记载,中国南北朝时,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π值为:3.1415926<π<3.1415927;密率:355/113;约率:22/7。这个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圆周率计算值,曾领先世界水平1000年之久。那么,在筹算时代,祖冲之又是怎样计算出精确到7位小数的圆周率呢?如果用当时的“割圆术”,从圆内按正六边形开始,一直计算到圆内接正12288边形,才能得到这样精确度的π值。如果用我国自汉代便存在的“连分数术”计算,因为当时只能用筹算算数,按精确到小数点7位去计算,那么小数至少要保留12位,而12位小数的一次乘方和开方在当时都绝非易事。因此,祖冲之计算圆周率π值的方法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科学难题。
       中国人究竟起源于何地?
       人类究竟起源于何地?长期以来,古人类学界持主导地位的观点是:人类的起源地在非洲,而且是唯一的起源地。
       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的古人类与古生物学家不断在我国大陆找到远古人类的化石和活动遗迹,开始有学者提出人类可能源于中国大陆的观点。
       2006年7月,美国科学家斯蒂文·奥尔森通过建立家族树模型并计算得出结论:现在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65亿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他们就生活在几千年前,确切地说是生活在几千年前的东亚一带,甚至是中国。奥尔森的研究成果在英国《自然》杂志一公布,立刻引起争议。
       2007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及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称,研究者在北京周口店以南的田园洞发现的一批早期现代人类化石距今4.2万~3.85万年,这是迄今在欧亚大陆东部所测出的最早的现代型人类遗骸。田园洞人的一些特征对现在比较流行的现代人非洲起源学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中国沙尘暴的源头究竟在何处?
       沙尘暴是风和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一般出现在北方干旱地区。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北方沙尘暴有5大源区:河西走廊区,南疆盆地南缘区,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区,鄂尔多斯高原区,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区。四川大学梁玉祥教授对数十年来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地区的降水量与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发生次数进行曲线图形比较后发现,若尔盖地区降水量与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有着明显的因果对应关系,而河西走廊区反而不明显。经过6年的研究,梁玉祥提出,若尔盖地区即使不是沙尘暴的源头,至少也是重要的“启动源”之一。我国沙尘暴真正的源头究竟在何处,有待专家学者通过进一步研究给出答案。
       三星堆古文明和技术来自何方?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郊外的三星堆,它是一处距今3000~5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是中国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中外考古学家在此发现了城墙遗址和大量精美文物,其中尤以金面罩(也有青铜面罩)和金权杖令人称奇。该面罩的五官高鼻深目,酷似西方人;而精美的金权杖普遍被认为是王权的象征,与中国文化中代表王权的鼎、玉玺截然不同。这些都让人们提出了问题:地处巴蜀大地的三星堆文明和技术究竟来自何方?
       有学者认为,三星堆古文明和技术是远古时代蜀国人自己创造的。四川古蜀人首领鱼凫王建立了古蜀国,从而创造了独特的古蜀国文化。直到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古蜀国文化才开始融于中原文化之中。也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是中原地区华夏文化的分支,是中原文化入川后结合四川本地的情况发展起来的。第三种说法认为,三星堆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中华文化,但是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些不同的说法使得三星堆文明和技术溯源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神秘莫测。
       我国古代就发明了避雷针吗?
       说到避雷针,通常人们都认为是美国人富兰克林在18世纪70年代发明的。其实,早在东汉时期,王充对雷电现象就有了科学观察,并在其《论衡》著作中有过描述。建于1056年的山西应县木塔,历经952年却未被雷电击毁,这就得益于其拥有避雷针设计思想的建造结构。我国古建筑中的这种避雷措施远早于富兰克林避雷针的发明。1688年,法国旅行家在中国游记中也提到了建筑上的避雷设施。这一反映中国人防范雷电的记载,也早于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近一个世纪。
       那么,中国古建筑中这些防雷电设施是刻意为之还是歪打正着呢?这个谜底的破解,也许将使避雷针发明权的归属重新确认。
       成吉思汗墓到底在哪?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1227年第二次出征西夏时病死于亦灵州(今宁夏灵武县)军中,终年65岁。但是,英雄死后,墓葬何处,至今仍是“千古之谜”。目前,各国考古专家对成吉思汗陵墓圈定的位置,比较认同的有四处:一是位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于蒙古国的杭爱山;三是位于中国宁夏的六盘山;四是位于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境内的千里山。近年来,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历史学家和考古专家又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认为成吉思汗陵墓可能就在该国的伊塞克湖底。
       楼兰古城是怎样消失的?
       楼兰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岸,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千米,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千米。
       2000多年前,塔里木河与孔雀河由西向东流出沙漠,经过楼兰城注入罗布泊。那时,这里的河流两岸水草丰美,田地肥沃,楼兰城成为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的丝绸之路两条路线的必经之地,汉使、商旅往来频繁,一派“七里十万家”的繁荣景象。然而,到了公元330年前后,这里城郭巍然,而人烟却已断绝。公元400年,高僧法显途经此地,楼兰已经“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从此,楼兰古城在历史舞台上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有关楼兰古城消亡原因的探讨有多种研究结果,一种被多数人认同的说法是:由于孔雀河改道,塔里木河断流,其下游的楼兰地区水源逐渐枯竭,居民的生计难以维系,纷纷离开故土,古城由此消亡。
       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何宇华、孙永军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对楼兰古城地区古河道分布状况进行环境地质解译,发现古城所在地上游有两处滑坡,且存在堰塞湖。
       基于这一发现,两位学者推测楼兰古城最终消亡的原因是由于其上游发生滑坡崩塌后堵住河水,致使楼兰古城因断水而被遗弃乃至消亡。
       (俎艾鹏摘自《科技导报》
       2008年第5期,高兴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