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成长]古力:有山靠山,无山自山
作者:李 翊

《青年文摘(绿版)》 2008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粉红Polo恤,深蓝牛仔裤,在北京首都机场候机厅的古力正等待飞往家乡重庆的航班。折扇轻摇间,一代围棋宗师吴清源的题字“阁然而日宇”若隐若现。
       对于古力和中国围棋而言,2008年7月7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21届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决赛中,古力击败“石佛”李昌镐九段,首次夺得该项比赛冠军,终结了韩国棋手在该项赛事中的“10连霸”……
       父与子
       2008年7月10日16点,重庆歌乐山墓园,一身黑衣的古力打开富士通冠军证书,轻轻放到父亲墓前。2007年5月,古力的父亲古巨山因脑溢血遽然离世。
       四周寂静无声,古力泪眼婆娑。“爸爸你看,这是对李映九的,这是对李世石的!”古力缓缓把棋谱送入火中。
       无论大小比赛,结束后古力会马上回房间记录棋谱。这是父亲在培养他走上职业棋手道路上留下的好习惯。烧到最后一张棋谱—对阵李昌镐的决赛棋谱时,古力的声音、双手都在颤抖。在大赛中赢李昌镐,是父亲的一大心愿。2007年,古力在农心杯中不敌李昌镐,曾经让父亲遗憾再三。
       古力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围棋浓厚的兴趣。于是,父亲开始正式教他下棋。没想到,古力不但“手筋”的感觉极佳,而且学了1个月便能随手摆出许多复杂的定式。7岁那年,父亲送他进了重庆棋院的围棋训练班。
       对于一个不到10岁的小男孩来说,围棋的入门学习实在枯燥。有一段时间,古力逃棋院的课,去游戏厅玩。“身上只有一张月票,一分钱没有。那也没关系,就看别人玩,一站一下午,到了棋院下课时间就回家。爸爸会问,今天跟谁下棋了,输了还是赢了?我就随口回答是某老师。如果要求复盘,我就说忘了。”
       直到有一天,父亲到棋院给儿子交学费,没看到古力。问某老师在不在,得到的回答是,带队去海南比赛都半个月了。之后发生的事情,古力记忆犹新:“从游戏厅回家后,爸爸一脸平静地问我,跟哪个老师下棋了?我想都没想就回答,是某老师。然后,就看着爸爸的脸色由晴转阴,最后我被痛打了一顿。”
       古力恳求再给他一次机会。任天堂游戏机刚开始卖的时候,爸爸花了很多钱买了一个。对他讲,你每天如果能按时学习和练棋,就奖励玩一会儿游戏。古力后来再也没逃过学。
       棋院每月最后一个周六有个内部比赛。一次,古力被翻盘了,他一下子脸涨得通红,下完棋也不愿离开桌子,哭得很凶。按理说,9岁的孩子当着那么多同学和家长的面哭会觉得不好意思,他却全然不顾。老师也感叹:下棋时对胜负这么执著的孩子很少见。
       学棋1年多后,父亲已经下不赢儿子了。9岁时古力晋升为业余3段,11岁时他又跳升为业余5段。儿子的天赋让古巨山看到了希望,天性豪爽、爱结交朋友的古巨山开始为他寻找名师。
       一次打桥牌的机会,古巨山认识了重庆棋院院长杨一。在杨一看来,当时的古力“有点儿土,不是特有灵气那种,而是壮实、有股虎劲的孩子”。杨一想先试试古力的潜力,给他布置了作业—一本翻译过来的日本油印小册子《发阳论》。从此,别人午休,古力得做两个小时的死活题,做不出来不能吃饭和休息。晚上回家,做完作业还要练两小时围棋。由此,古力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并以反应快、计算深和攻杀猛闻名。
       1993年,古巨山陪儿子到北京参加暑期围棋学习班,古力第一次有机会跟专业棋手俞斌、周鹤洋下棋。那40天,父子俩白天讨论围棋,晚上睡一张小床。古力往往倒头就睡,父亲则看着缩在床角的儿子偷着乐。
       师与徒
       杨一之于古力,是围棋圈内人所说的“教父”。1992年,重庆市围棋和国际象棋有了自己的专业队,这也是全国省辖市中第一支棋类专业队,古力成为第一个幸运儿。
       1993年8月,第一次参加全国少年围棋赛的古力夺得C组(11岁以下组)并列第一名。随后,古力代表中国赴美参加第11届世界青少年围棋锦标赛,并以全胜成绩获得少年组世界冠军。
       1994年,11岁的古力进入重庆棋院围棋专业队。进入专业队,就意味着成为正式国家职工,享受每个月90多元工资加伙食费和津贴的待遇。这种破格行为引来各方面激烈反对。面对压力,杨一坚持自己的决定。
       1995年8月,在全国少年赛上,古力获得B组(12~13岁组)第二名,以这个成绩入选国家少年队。此前,训练和比赛并没有影响古力的学习,而且因为下围棋,古力的数学很好,学习成绩在学校里一直名列前茅。进入国少班,古力无法继续学业,不懂围棋的母亲也知道“这条路很窄,很残酷”!她希望儿子做一个普通人,读书、考大学,找份安定工作,围棋可以作为业余爱好。而古巨山却坚信,儿子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棋手。
       然而,古力在国少班仅一年就被淘汰了。母亲回忆说,当时古力和十多个孩子睡大通铺。因为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此外,身在北京的古力第一次远离父母的管束,难免贪玩。他经常和国少班的同学一起踢球,六楼宿舍的玻璃就踢破过好几块。
       第二年全国少年比赛,古力没能进前六名。按规则他要被退回重庆棋院。几经周折,古力勉强留了下来。“那以后,古力每次参加全国少年比赛都在前三名,”杨一说。
       杨一对古力的爱不仅在生活和学棋上,从古力进国少队到拜聂卫平为师,从为人处世到心理调节,少年古力的人生旅途中到处都有杨一的身影。古力发自肺腑地说,“父亲想到的,杨院长想到了;父亲没想到的,杨院长也想到了。”
       对手之间
       7月11日,重庆沙坪坝某小区6楼的复式房间,推开窗,是满山的绿。古力家几年前刚搬来这里。摄影师镜头下的古力,最初摆Pose的时候还有些紧张,伴随着快门“咔嚓”声,古力自来熟的性格让他很快找到了默契。休息的间隙,他穿着拖鞋踢毽子,身手敏捷,玩得汗流浃背。
       这个1983年出生的大男孩单纯率真,承袭了父亲的豪爽。在中国棋院聪明人扎堆的环境里,古力并不算最聪明的。他津津乐道的聪明人是“神猪”罗洗河,智商162,思维方式异于常人,下棋时常有神来之笔。提到自己,古力很惭愧地说:“小时候棋队的人都叫我‘小笨笨’,像经常一起玩的王,老占我便宜我也不知道。有一次我和王骑着自行车去买东西,钱在王身上揣着。停车的时候,遇到几个大男孩,围上来问要不要修自行车。王马上意识到是‘擂肥’的,对我说古力你在这里站着,我上个厕所,一溜烟就跑了。剩我在那傻站着,几个大孩子上来东掏西摸,结果一分钱也没有,很扫兴地走了。一小时后,王带着棋院的三个大人来了,我还在那傻傻等着。”
       与身边很多内向型性格的一流棋手相比,古力性格外向,从小就喜欢发表一些“豪言壮语”。7岁时,古巨山带儿子爬青城山。上到山顶,古力振臂高呼:“古力九段战胜加藤正夫九段!”古力说,加藤正夫是他儿时的偶像。
       古力的棋风,如同他的性格,用杨一的话评价就是“热情奔放,很像当年的武宫正树”。但是,和其他中国棋手偏日式棋风不同,古力的棋风类似韩国棋手。“或许是日本一直以来生活条件优越,棋手的棋风温柔、求道。而后起之秀韩国棋手棋风好斗、求胜。从战斗力来说,日本棋手输于韩国棋手。古力下棋,计算深、攻击力强、求胜心重,所以媒体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古大力’。”
       但是,这种性格在一段时间里阻挠了古力上升。2004年,在国内所向披靡的古力几乎获得了所有世界大赛的参赛机会,却在国际比赛中逢战必败,一轮不过的古力曾得到“古一轮”的雅号。分析当时的心态,古力现在说,“太急于证明自己,思考不缜密,越着急,越输”。
       古力现在国际赛场上的对手,基本都来自韩国。对于最为人关注的韩国“二李”,古力有自己的认识:“大李”李昌镐腼腆冷静,无论局面好坏,他都一个表情,那就是没表情。他下棋力量大,平稳,后半盘的功夫一流,很难超越。至于后起之秀“小李”李世石,虽然说话少,其实古灵精怪,很有想法。他喜中盘发力,锐利的棋风能抵挡住的人太少。
       古力的目标,已经从之前的求胜更进一步追求棋的内容和质量。一位围棋界的资深人士如此评价决赛中他对阵李昌镐的棋局:“我敬佩和喜欢他,更喜欢这盘棋所代表的胜负之外的更多!譬如精神气势机敏精准和大局观等的完美统一!胜亦不易,精气神功和谐统一更难。”
       “有山靠山,无山自山”。父亲去世后,这成了古力的口头禅。现在,古力是国内世界冠军拿得最多、等级分排名第一的棋手。对于他能否像聂卫平那样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杨一很理性低调:“古力的这种强劲势头,也就是最近一两年形成的。和李昌镐的17个世界冠军相比,古力还差很多。能否像聂卫平那样将这种势头保持个十多年,需要靠时间来证明。”
       (梁衍军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200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