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知识]电话诈骗:千里被骗一线牵
作者:李且东

《中外书摘》 2006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现代通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的时机。许多案例显示出骗你没商量,让人在不经意之间步入重重陷阱。
       随着电话的普及,人们的生活也随之方便起来。即使远隔重洋,小小一个电话也可以使双方交流无阻。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便利更好地为自己服务;另一方面,它又使一些骗子有可乘之机。
       通过手机中奖短信进行诈骗活动的事情屡见不鲜,人们对类似中奖信息的防范意识也在逐渐加强,但如果以某律师事务所或某位律师的名义邀请您前往香港领取几万港币的奖金时,您是否会放松警惕,幻想出现“天上掉馅饼”的可能呢?张先生最近就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事件。
       2004年11月,一位自称是香港中港国际律师事务所律师的男性突然给张先生来电话质问:“你为什么还不来领奖?你没有收到我们给你发的信函吗?”接到电话后的张先生感到一头雾水,在对方的提醒下,张先生才回忆起2004年8月的时候,他在首都机场候机大厅等人时曾被邀请为香港凤凰旅行社填写了一份旅游类的调查问卷,并填写了详细的联系方式,但调查人员当时并没有提及会有任何抽奖活动。该“律师”说:“您填写的调查问卷在9月25日举行的香港慈善晚会上被抽中了三等奖,奖金是六万港币现金支票,请携带领奖通知函尽快到香港领奖。”随后,张先生通过传真收到了这位“律师”发来的通知函。
       在张先生收到的这份繁体字竖排版的《中港国际律师事务所函》上面写着:“张××君于2004年9月25日希望工程慈善晚会公开场合经香港公证事务署公证员、香港中港国际律师事务所、深圳中港国际律师事务所律师见证下,由晚会慈善大使公开抽奖,经现场广播多次,未至见证处办理提领,特委请本律师函通知,请台端于10月25日下午5时前尽速与本律师事务所联络办理领奖事宜……”落款是“中港国际律师事务所(盖章)香港代表律师赖义生深圳代表律师漆文辉”。尤为显得正规的是该“律师函”还在附注中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税法之赠奖条例规定凡为公益慈善之赠奖活动,不需额外支付赠与税,中奖人不需额外支付任何奖项税金”等字样。
       收到如此正规的“律师函”让张先生不由得感叹好运似乎要降临了,冷静下来后,张先生打算通过互联网首先验证一下“中港国际律师事务所”的真实性。通过搜索,张先生非但没有搜索到“中港国际律师事务所”的注册信息,相反意外发现一位姓李的网友在深圳律师网上发布的一则帖子:“本人收到香港中港国际律师事务所律师信,说本人填写的调查表被慈善晚会抽中三等奖,奖金8万元,事务所全称:中港国际律师事务所,代表律师漆文辉,请帮忙协助调查是否深圳有此律师事务所及漆律师的真实性。”广东海埠律师事务所胡向上律师回复的帖子是:“确是骗局,律师或律师所可在首页直接查询。”
       其实,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是很好被查询的。法律界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在各省市律师协会无法查询到该律师或律师事务所的注册信息,就说明其不具备律师资格和营业资格。不过据有关部门介绍,内地注册律师的档案由司法部律师管理机构备案,国家尚未全面公示注册律师的个人信息,由各省市司法部门向司法部律师管理机构提供公告,在中国律师网上可查询到自愿公布个人信息的律师资料。
       随后,张先生登录国家旅游局的官方网站中国旅游网,在《香港地区接待内地旅游团队的旅行社名单》中也没有“香港凤凰旅行社”的相关信息。除此之外,记者在香港政府部门及香港政府机构服务一览表中看到“香港公证(署)局”的机构设置,但并没有“律师函”中提到的“香港公证事务署”这样的机构名称。此时的张先生已经知道那完全是一个骗局了。那么在9月25日香港真的有一场希望工程慈善晚会吗?据相关媒体报道,9月25日,梅艳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确实在香港举行“千人盆菜宴慈善晚宴”。
       张先生按照律师函上留下的地址“香港九龙尖沙咀白加士街56号1208室”委托他在香港的朋友帮助查找。同时,张先生也在网页找到白加士街56号为一座名为“凯豪商业中心”的商住楼,打开楼盘9至19层的平面图,12层只有5间办公室。张先生的朋友不久后也从香港打来电话进一步印证了张先生事先的猜测,“大厦根本没有1208室,12层房号到1205就已经完了”,张先生的朋友还从大厦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已经有好多人去问过了,那个电话是有人接听的,但都被约在大厦的楼下见面,然后就没有影踪了”。
       此时的张先生已经完全知道那是一个以香港律师事务所为掩护的骗局了,但他还想弄清楚是怎么样的一个骗局,于是张先生拨通了“律师函”上所留的香港地区电话号码,接听电话的是一位女士,张先生马上进行询问:“我们收到了律师函,怎么领奖?”
       “带身份证直接来律师事务所就能领奖。”对方告诉张先生。
       “如果去不了香港怎么办?”张先生继续问。
       “交3000元委托费,填写委托书和传真身份证,委托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漆文辉办理。”知道张先生无法去香港之后,对方开始给张先生下套了。
       “3000元怎么给你们?”张先生问对方。
       “漆律师有深圳工商银行的账户,你直接汇款就行,账户是4 × × × × × 2650110502 × × × × × ×。”
       “请问漆律师是注册律师吗?能提供他的律师职业资格号吗?”
       “漆律师现在不在,你可以晚点再打来……”对方随即挂断了电话。
       很显然,这是一个经过精心策划的骗局。骗子先是以旅行社填写调查表来套取受骗人的详细信息,然后以香港律师事务所的幌子告诉事主中奖了,并且装模作样地给你传真来一份律师函,以打消你怕上当的顾虑,然后就开始一步一步的引事主上钩。其实,对付这种骗局很简单,只要你没有不劳而获占小便宜的想法,骗子的骗术再高明对你也是没有效果的。
       近日,类似的骗局也让周先生碰上了。北京某公司职员周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告诉周先生他的信用卡在双安商场及友谊商场消费1.8万余元。周先生大吃一惊,自己根本就没用信用卡消费过,当周先生准备进一步询问情况时,对方告诉他需要打电话到指定部门去咨询,并留下了一个外地的电话号码。
       情急之下,周先生没有多考虑就拨通了这个电话,电话接通后,电脑语音提示称是某银行的服务电话。按照电脑语音提示,周先生选择将电话接到人工服务,一个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人告诉周先生他的信用卡确实出现过消费,要求周先生留下信用卡账号和密码,以便进一步帮助他查清问题,并将情况及时反映给周先生,此时毫无戒心的周先生便将账号和密码告诉了对方,接下来很长时间,对方没有再来电话,感到蹊跷的周先生立即赶到附近的银行进行查询,但查询结果令周先生大吃一惊,他银行账户中的15万元已经不翼而飞。
       我们在信用卡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密,如果接到此类自称银行的电话后,不要轻信对方,轻易将自己的银行账号和密码告诉对方,要立即到附近银行进行查询。如发现问题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
       银行工作人员在执行取款、查询等任何操作时都不会询问客户的卡内密码,但骗子会千方百计骗取客户密码和账号,这是此类诈骗的共同特点,除电话诈骗外,还需当心下面四种诈骗方式。
       一是不法分子通过电子邮件冒充银行,以系统升级等名义诱骗用户点击进入假银行网站,并要求他们同时输入自己的账号、网上银行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
       二是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聊天,以网友的身份低价兜售网络游戏装备等商品,诱骗用户登录犯罪嫌疑人提供的假银行网站地址,输入信用卡账号、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
       三是不法分子利用程序、邮件等将病毒置入客户的计算机内,一旦客户利用这种“中毒”的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客户的账号和密码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
       四是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怕麻烦而将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的心理,通过试探个人生日等方式可能猜测出人们的密码。
       除了用电话骗取银行存款外,还有的骗子直接给受害人打电话骗取现金。2005年的6月15日,日本警视厅就逮捕了5名涉嫌电话诈骗的青年,此案件的涉案金额竟高达2500万日元。
       这些青年均为18岁至19岁。他们诈骗的手法极为简单,不过是通过查阅电话簿,给一些名字看起来像是老年妇女的人打电话,假冒她们的孙子,称自己遇到了麻烦,要求“奶奶”将钱放到罐子里,通过快递寄到他们在东京港区新桥设置的一个私人信箱。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竟然诈骗了约2500万日元,仅2005年3月至6月,这短短的3个月的时间里面,他们就从16名老年妇女那里骗得1500万日元。
       诈得钱财后,5人住高级宾馆,吃高级料理,极尽奢侈之能事。据他们在被捕后交代,有一次光吃一顿法国大餐他们每人就花去了6万日元。
       最近,电话诈骗又出新花样。一种类似以骗取手机用户话费为目的的“一声响铃”声讯电话越来越多,花样也在不断翻新,许多人因而被骗。
       2005年3月22日,张先生看到手机里有几个未接电话。这些电话号码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它们大多是外地区号,既有深圳的区号,也有广州的区号;二是不少电话都是7位电话号码,且都是“9”打头的。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张先生先用固定电话逐个回拨,其中绝大部分均无法接通,而当他用手机回拨时则可立即接通,且无一不是色情声讯台。
       声讯台是怎样利用“一声响铃”诈骗手机用户呢?一位声讯业者揭开了此中的秘密。原来,声讯台有不同的形式。如今比较兴盛也比较正规的是“电话Q吧”,即电话用户可以进入Q吧与其他电话用户聊天,这种聊天方式可以是多人的,不参与者也可以倾听别人的谈话。此种形式的声讯服务每分钟话费1角钱。另一种就是色情声讯台,声讯小姐与电话用户一对一地聊。为了拉住电话用户“挂时”,她们大多采取由浅入深式,越说越黄,让意志不坚定的电话用户难以自拔,从而赚取电话费。这样的服务价格分为每分钟1元、1.5元、2元几种。最狠的是境外色情声讯台,最高的收费为每分钟20元人民币。而无论是哪种声讯台,只要电话用户一回拨就开始计费。
       那究竟怎样才能防范声讯台为电话用户设下的陷阱?专家告诫人们对陌生电话,尤其是“一声响铃”的电话不要回拨。特别注意的是,现在不少中小学生都配用了手机,家长一定要叮嘱子女不要回拨“一声响铃”电话,以免孩子坠入声讯陷阱,尤其是防范未成年人被色情声讯台腐蚀。
       最近,不断有利用电话谎称是亲人接站进行诈骗的骗局发生。这些骗子利用接站人和旅客互不相识,了解不多的情况实施电话诈骗犯罪,因其迷惑性相当大,造成许多人受骗。这种骗局大约分为三步:
       第一步,插卡时骗子跟踪偷听。
       旅客插卡打电话时,不法分子站在旁边偷听受害人的电话内容,然后把受害人电话中联系的亲戚或朋友等细节,用短信方式传给其同伙。再由同伙冒充旅客亲人的朋友,立即拨通受害人刚使用过的电话,告知由他来接受害人。
       第二步,骗子钓客,谎称亲友回话。
       旅客挂断电话后,骗子往往会立即拨通受害人刚使用过的电话,冒充受害人的亲戚或朋友的同事,声称你的朋友因故不能来了,委托某某在哪里接你,等等。
       第三步,接客,借机诈骗钱财。
       一般情况下,信以为真的旅客来到预定地点后,骗子的另一伙人,早就在那里恭候你了,在完全取得你的信任后,骗子的同伙就帮你拿着行李,或借你的手机打电话,或称汽车故障,向你要钱修车等,如果现金不够,还会向你借信用卡刷卡应急,也有的骗子会给你少量现金,让你到什么地方购买零配件,可等你真买了零配件回来,骗子早拿着你的行李、财物、信用卡逃之夭夭了。如果骗子卷走你的行李后发现没有值钱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对你来说很重要,他又会借机敲诈,让你拿着钱去赎。
       旅客该如何防范类似的骗局呢?初到一个地方,如果你和接站的人互不相识,了解不多时,一定要慎重对待。这时一定要事先和亲戚朋友联系妥当,问清接站人的姓名,相貌特征,穿着打扮,必要时可要求对方出示身份证确定身份。确定好接站地点后,一般不要轻易更换,以防给骗子可乘之机。如果碰上不熟悉的人借钱借物,一定要委婉拒绝,相信亲戚朋友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