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高架生存
作者:詹克明

《青年文摘(绿版)》 2008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难见蓝天,参天大树拔地而起直指苍穹。为了争夺头顶上那片阳光,每一棵树都在奋力往高处长。
       对森林而言,林冠被架高占的是这块地,降下来占的还是这块地,并没有因“架高”而提高林地的使用效率,纯粹是因为彼此间的激烈竞争,才把大家都逼成这样一种“高架”生存方式!
       上世纪60年代虽然住房紧张,生活不富裕,没有任何家用电器,但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生存压力并不大,日常生活自会如履平地般的踏实。如今小康了、富裕了,生存压力反而加重了,人们不由自主地被推拥到一种高架生存方式。刚刚参加工作存款无多,便贷款买房购车,先自扛“枷”,当它几十年“房奴”,更兼“车奴”;国人小富即奢,争相耀富,一时多少“商奴”。
       这三十年来,教育大大地普及了,但与此同时,教育也被架高了。为了考上一个名牌高校,小学期间就必须彰显优异,除学习成绩好,还要有其他等级证书、竞赛名次,如奥数、作文、陶艺、钢琴、英语,小学被极大地架高了,初中又被全力以赴地架高了,高中更是被拼命地架高了,等到进入大学这一最高的“林冠”层次,倒反而稀松了。
       我们的医疗被架高了。由于药厂之间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医药界各种各样的违规操作,如向医院派驻“医药代表”,付给购药“回扣”,再加之医院收入与药品价格挂钩,使百姓看病越来越难、越来越贵。老百姓在这种“高架医疗”环境中不仅看不起病,还缺少安全感。最近医疗和医保的改革,不正是出于对这种现象的警觉?
       我们的电影被架高了。国外一些堪称经典的电影,按如今的标准都算不上是什么“大制作”,却有着永恒的魅力。而国内一些大片尽管耗费巨资、场景豪华,聚集了阵容强势的大牌明星、外籍演员,不惜重金地借助各种媒体进行狂轰滥炸式的宣传,但等到观众花了高价看过之后无不高呼上当,气愤之下甚至恶搞连连。电影被架高,一个最直接的后果—电影票价抬高了。
       我们的话语被架高了,习惯于套话连篇,空洞无物。看似大块文章,滔滔不绝,然而其信息量却几近于零。常见一些基层管事的领导,在庄严的会场上语气铿锵地讲完一通尽人皆知的大道理后,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着重谈其具体打算了,他倒反而没词了。
       “高架生存”常导致人们的愚型消费,不仅偏离了脚踏实地的正常生活,偏离了和谐有序的生存状态,而且还人为地凸显了贫富差距,彰显了社会不公。
       有幸享受平实,不仅完全不会失去其本真自我,还能安舒于生活中最稳定的“基态”!
       (周云摘自2008年5月5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