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生]测试等4则
作者:韩林林等

《青年文摘(绿版)》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测试
       编译/韩林林
       我们该如何测试我们的价值体系?两种办法。最根本的考核方法叫“妈妈测试”。无论你在何时何地,正在干什么,和谁在一起,在家还是在工作,独处还是有人陪伴,只要你想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否有价值,就可以问自己:“如果妈妈此刻看到我正在做的事,她会为我感到骄傲,并说‘你真棒!’还是为我的所为惭愧得低下头?”你的价值观很快就会变得清晰明确。如果你顺利通过了“妈妈测试”,而在其他的测验中失败了,你还是及格的。如果你在“妈妈测试”中失败了,而其他测试都及格了,你仍是不及格。
       这种测试值得反复进行,认真考虑一下吧。通过这种测试,你脑海中的迷雾将很快消散,而你将轻易地得到答案。
       如果“妈妈测试”行不通,我还有另一种考核方法叫“孩子测试”。你想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否有价值,就可以问自己:“如果我的孩子看到我正在做的事,我将庆幸他们看到了,或者是为此感到难堪?”这样,你脑海中的迷雾也会很快地消散,你将得到你的答案。 如果这两种测试都不能帮助一个人明确价值观,那么他就不再是一个人,也没有任何良知了。
       (马树强摘自2008年4月18日《讽刺与幽默》)
       人性暗箱
       文/查一路
       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辛德勒,给人感觉简直是个圣人。导演斯皮尔伯格深谙赢得票房之道,让辛德勒阴沉着脸,陷入救人的道德焦虑。辛德勒固然是好人,可是斯皮尔伯格为了票房,也为了让主题更集中,规划了辛德勒性格的单一走向。
       我后来看到一则关于辛德勒的资料,其实辛德勒的一生是吃喝嫖赌抽的一生,也是坑蒙拐骗偷的一生。他热爱妇女,风流成性,挥金如土。喜欢向人借钱,而且借钱不还。不过这一切并不妨碍他救人。他不是一个完人,他有自己的人性暗箱。人们之所以爱他,是因为他光明的正面比谁都光明。
       相反,那些看似没有短处的人,同样也没有什么长处,一生也可能不曾做一件好事,这些人注定是平庸的,时间的长河里,他们的名字仿佛被写在沙滩上,一浪打来,留痕即消。人性有暗箱,承认这一点,矗立在我们面前的人,可能更为立体。
       大恶还是小错?这是我们每个人在翻检自己的暗箱时,应该考量的问题。需要问一下自己,暗箱所藏,是否大众可以宽容、自己亦可谅解?让自己人性的暗箱,在日后偶然曝光时,不至于自裹遮羞布,别人袭之臭鸡蛋。
       (一泓秋水摘自金羊网)
       你担当什么
       文/孙道荣
       同学一家从日本回乡省亲,我们一家去看望。
       同学的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看得出,是个好苗子。我问同学,孩子在班里一定是班长吧。同学连连摇头。我又问他,那孩子当什么班干部啊?
       同学笑着说,在日本的小学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班干部。
       我诧异地看着同学,这怎么可能?没有班干部,那怎么分出好学生差学生啊,而且,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班级,也会有许多内勤和杂务,谁来管理呢?
       同学将孩子喊过来,让他自己向我介绍一下学校的情况。
       小家伙摇头晃脑告诉我,在班级里,他几乎什么工作都做过。刚入学时,因为他个子高,他做过两个月的擦黑板担当。擦黑板,担当?这算什么职务啊?孩子笑嘻嘻说,就是负责擦黑板的啊。每节课上完了,擦黑板担当必须负责将黑板擦干净,给下一节课的老师使用。
       他自豪地说,班级里的工作,我都做过。整理担当(整理教室内的公共图书)、保健担当(带身体不舒服的同学去医务室)、电气担当(开灯关灯)、卫生担当(负责教室卫生)、门窗担当(开关门窗)……我还做过一个月的帮忙担当呢,就是帮老师做一些辅助工作,可有意思了。
       我的孩子好奇地看着他的同龄人,插嘴问道,为什么都叫担当啊?
       同学的孩子挠挠头皮,想了想,说,因为你要担当起责任啊。班级里的每项工作都有分工,每个人都要担当一到两项,过段时间就轮流一下。
       同学的孩子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扭头问我的孩子,那么,你都担当过什么啊?
       我的孩子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担任副班长。同学的孩子瞪大了眼睛,副班长是个什么担当,他弄不明白。而我和我的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向他解释。
       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担任过不同的班干部。走上了社会,很多人又以谋个一官半职为荣。在官帽子满天飞的年代,弄顶官帽子戴戴,也许不是什么难事。可是,亲爱的官们长们,你们担任了官职,可担当起了应有的责任吗?
       无论你担当什么,你首先担当的,应该是一份责任。
       (李萧摘自新浪博客)
       利他的习惯
       文/游宇明
       一次,跟一位同学一起去移动公司交话费。同学走出大门后,还用手抓着玻璃门的手柄,原来同学身后是一个正在专心致志打手机的陌生男士,直到男士出门,同学才轻轻放下手柄。
       前年春天去旅游,旅行团是临时凑起来的杂牌军,谁也不认识谁。几个年轻人喝完饮料,顺手将空瓶子丢在道路两旁,同行的一位中年游客默默地将空瓶拾起来,放进一个塑料袋,再把它们丢进景区的垃圾桶。后来两天,这几位年轻人再也没有乱丢废瓶子了。
       我有位在文学上颇有造诣的朋友,能言善辩,机敏过人,然而,他与人聊天时从不抢话头,只是耐心地倾听,你说得头头是道也好,讲得混乱不清也罢,他都是微笑着望着你,赞成的不断点头,不赞成的也不轻易插嘴,一听就是几十分钟、个把小时。
       习惯有好坏之分。即使是好习惯,品位也有所不同。一种好习惯建立在利己不损人的基础上,比如勤洗澡、不咬指甲、不酗酒等;一种是完全利人的,它立足于我们对他人的善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内心的高尚之上,我们不妨称之为利他的习惯。开头说的三个人就具有这种习惯。
       利他的习惯对于社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不在意他人的善良,哪怕自身不善的人也是如此。一个人对他人善了,那些本性善良的人会变得更加善良,那些心怀不善的人也会变得不那么坏。
       利他的习惯标志着一个人心灵的纯度,体现着我们对生命中的美好的坚守,它是一张精神的脸孔,能让自己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它比漂亮的生理脸孔更经得起风雨的侵蚀,也更能让时间铭记。
       (王军峰摘自2008年4月22日《杂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