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拒绝成长
作者:余泽民

《青年文摘(绿版)》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列希,是斯拉夫神话中一个长了绿色胡须的森林精灵,他有时化作巨人,有时变成老鼠,一辈子都在做恶作剧,想方设法让人迷路。
       赫耳墨斯,是希腊传说中的宙斯之子,既是神使,也是神偷,即使在恋爱时也玩世不恭,将简单的情感变得不再简单。
       海子,是一位凡胎诗人,他在日趋虚无的物质时代,追求本就虚无的精神存在,一辆列车的车轮斩断了他25岁的肉身—在崇拜诗歌的人群里,他变成了神。
       用一个社会上的时髦词归类,他们都以这样那样的手段—“拒绝成长”。
       莫扎特故居,尽管我去过许多次了,但每次我去奥地利的萨尔斯堡,只要路过,还是忍不住买张票进去。
       故居里保留着250年前的家具和陈设,还有莫扎特生前弹过的风琴、木琴、小提琴,以及留有他笔迹的书信、乐谱和舞台设计。只要你留心一下莫扎特从小到大的各种肖像,你就会发现:他总是留着同样的发型,穿的总是或蓝或红的丝绒燕尾服,就连那副从不见云翳的清澈眼神也始终未变……事实上,莫扎特的命运并不像他的音乐那样快乐无忧,37年里,他经历了荣耀与羞辱,富贵与贫寒。父亲的严厉和宫廷的颐指,不仅禁锢了他的天性,甚至不准他离开萨尔斯堡。许多年中,他只能在音乐中幻想自由。
       在生活中,这位谱写了650部不朽作品的音乐大师,却是一位顽皮成性、从未成熟、总在反叛的大孩子。他喜欢跳舞、打台球、泡酒吧,喜欢用高雅的服饰美化自己并非美男的相貌。他喜欢骑马、击剑、教八哥唱歌,模仿市井粗话,开不雅的玩笑;兴奋时不顾客人在场,跳到桌子上椅子上学猫叫狗叫、拿大顶、翻跟头,活像个调皮的野小子。他很自恋,但不在乎世俗的荣耀;他很聪明,但对生存惶惑无措;他很忧伤,但对音乐中表现的快乐,却有着圣徒般的使命感;他很放浪,但不曾因痛苦而看破红尘。本来,他可以舒服顺当地沐浴荣华,享受赞美,但莫扎特选择了出走,与宫廷决裂,选择了他本不该忍受的饥寒交迫。
       或许对当代人来说,这也是一种幼稚的、“拒绝成长”的孩子式勇敢。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假设莫扎特没有拒绝成长,那么他的音乐是否还会具有那种来自天堂的神的欢乐?想来“成长”并不一定只是褒义词,从某个角度讲,他和海子拒绝的,是平庸的成长。
       莫扎特逃离了萨尔斯堡,穷困潦倒地死在外乡。他执著的幼稚,成全了人类的音乐。有人算过,如果将莫扎特一生的作品一口气演奏下来,至少要九天九夜!
       在离开萨尔斯堡的路上,我再次体会到出走的兴奋。拒绝成长,也是我一直怀揣的梦。
       (齐林摘自2008年4月16日《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