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情感]李汽车的爸爸
作者:成 健

《青年文摘(绿版)》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有一个姓李的朋友,五年前他夫妇二人都在北大读博士。我问起过他们毕业后的打算。他们说,考虑到在北京就业的困难,希望能到江浙或粤闽一带发展。
       如果那样,按照博士的待遇,房子不成问题,还有一笔安家费。这笔费用,首先要买一辆汽车。李朋友还一本正经地说,如果将来生个男孩的话,就取名叫李汽车。
       李朋友是从山西出来的,从黄土高原来到祖国的心脏。他的祖父辈走了一生也没有走出方圆千里,但他走出来了。现在他生活在一个汽车风行的时代。
       李朋友夫妇带着这个愿望从北大毕业后离开了北京,之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
       前天,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是李朋友。这家伙嘿嘿笑了两声,然后跟我谈起了这几年的经历。
       他们夫妇从北大毕业后,本来是要去江浙粤闽一带的,但聘用单位只看重他们的学历,相关专业岗位并不缺人。他们决定去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于是回到了李朋友的家乡山西。
       在一所师范学院,李朋友已经成了教学带头人。虽然在别人看来他们失去了很多,比如学术研究的平台。但是,李朋友说,这里更需要他们。如果你了解这里的中小学校条件多艰苦,这里的孩子多需要合格的老师,就会感到学术研究固然重要,培养当地的师资力量更重要。
       我问他,当年的愿望早就实现了吧,汽车买了吧,李汽车生了吧?李朋友乐了。儿子生了,三岁了,不叫李汽车,叫李思晋,汽车还没买。李朋友说,这两年给贫困地区的希望小学捐了点儿钱。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别谈书包文具了,一年到头,过生日才能吃上两个鸡蛋啊。李思晋的床底下有十几个汽车玩具,山区的孩子有什么?这三四年他们夫妻利用寒暑假经常给一些师范院校和中学上辅导课、开讲座,从不要讲课费。就这样,买汽车的事情耽搁下了。但今年下决心买,买个国产的,因为有时会去边远的地区。我和李朋友的通话有二十多分钟,感触很深,觉得他们的选择已远远超出乡土情结了。尽管孩子取名叫“李思晋”,我还是愿意称呼朋友为“李汽车的爸爸”。我感到,这两年他一直不知疲倦地在驾着车,驾着一辆满载爱心和责任感的汽车,一辆拥有无限马力和超大载重的汽车,在苍茫的高原和贫困的乡村,在充满渴望的孩子们的眼中,送去了一个曾经在黄土坡上成长的少年拥有过的希望。
       (太阳摘自2008年4月10日《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