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手机的后半生
作者:Lily

《青年文摘(绿版)》 2008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部手机,在第一位拥有者使用期间,属于它的前半生。而不管用了多长时间,一旦第一位拥有者停止使用,手机的后半生历程便开始了。从受宠、遭冷落到被抛弃,手机的前半生颇为相似,而后半生就大不一样了,是上天堂、下地狱还是入炼狱,每一部手机都有自己的命运。
       冶炼炉:手机的地狱
       据研究公司统计,2006年全世界共卖出12亿部手机,其中60%是替代先前使用的。这样的淘汰率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垃圾。
       手机是最具价值的电子垃圾之一,每个手机都含有价值一美元的贵金属,其中大部分是金。
       比利时的优美科公司是一家在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领域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牌公司,其业务之一就是回收电子垃圾里的贵金属。
       在优美科公司的一个冶炼厂里,冶炼炉里烈焰熊熊,温度高达华氏2116度。金属被高温熔化后汇成溪流,流向一个有一座房子那么高的大锅炉,再从那儿流向酸槽。酸是通电的,当电流通过这些金属混合物时,铜就沉积在酸槽尽头的板子上。一个巨大的金属机械手从屋顶伸过来,抓起一块板狠狠一抖,一层纯度为99.9%的铜就掉了下来,同样的生产程序还可以回收到金、银等贵金属。优美科公司的垃圾处理终端产品就是一块块1公斤重的金条,每块价值约2.4万美元。
       表面看来优美科的回收就像某种炼金术似的,而且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冶炼厂的核心是一个巨大的废气清洁和过滤系统,被用来搜集、中和电子垃圾产生的足以致癌或导致内分泌失调的有害物质。
       但据估计,2006年全世界废旧手机只有1%被优美科及其竞争对手回收。废旧手机不能被回收,主要是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结果不能控制旧手机的流向。实际上,经过一批批幕后中间人之手,美国许多旧手机后来在发展中国家的二手市场上再次流通。
       抽屉:手机的炼狱
       手机体积很小,消费者可能将其当废物扔掉,这可能是美国人常见的处理办法。但是有研究调查,近一半美国人是将手机扔进抽屉就不管了。抽屉成了手机的真正炼狱。据估计,2005年超过5亿部手机沉睡在美国人的抽屉里。而这些手机含有价值超过3亿美元的金、钯、银、铜和铂等贵金属。手机一旦被扔进抽屉,就很难重见天日了。
       如何处置废旧手机,还有一种选择是将其送回其诞生的工业世界。废旧手机还有着某些被忽略的价值,赛思·海那很早就发现了这种价值并加以利用,2000年他创立了手机回收公司。
       赛思·海那近来又开办了一项业务:绿色手机网。人们把不用的手机装进印有公司网址的预付费信封,通过快递公司将手机源源不断地寄给海那。如果你把一部黑莓pear手机寄到绿色手机网,海那将开出一张65美元的支票,这个过程会消耗纸张,为此海那会种一棵树以示补偿。每个月海那都能收到至少800多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2万部手机。不能维修或价值甚微的手机就被送到优美科。最有价值的手机被分拣开来,两名员工负责在eBay网上出售,大部分手机被拍卖到了20多个不同经销商手里。一些手机翻新后又卖给美国消费者。还有一些通过经销商以及网络销售商转手,最终可能卖到海外。
       位于密歇根州的Recellular是美国最大的手机回收公司,该公司每年把几百万部手机卖到世界40多个国家的375个翻新商那里。2008年Recellular公司有望回收到700万部手机。
       中国香港大学教授杰克·丘曾经专门研究中国旧电脑和旧手机回收问题,他说在香港九龙,巴基斯坦或其他地方的移民通过海路从欧洲进口废旧手机,进行修理或拆出有用部件。翻新后的手机主要卖给非洲人。在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人们使用的电话中有75%是手机。在那些道路不通、定居点彼此相距遥远、没有铺设固定电话线路而且也许根本没有理由铺设的偏远地带,手机的作用很大。所以价格便宜的二手手机很有市场。
       在中国,每年有2亿~3亿部手机“下岗”。这些废旧手机被卖到印度、蒙古、越南和泰国。从泰国又被卖到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和缅甸。
       电子工业在向环保的方向逐步迈进。很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已开始启动电子垃圾回收项目,欧盟制定法律,要求所有电子产品生产商大幅度降低有害物质使用量,包括含铅量。
       规范电子垃圾出口的法令实施起来很困难。有170个国家签字的《巴塞尔公约》严格限制将“危险垃圾”运到发展中国家,但这一国际条约在电子产品方面却含糊不清。到现在为止,美国也没有认可《巴塞尔公约》。美国法律规定,如果某种旧电子产品是可修理的,就可以在“再利用”名义下自由出口。而这些价值甚微的手机,将会对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
       既然电子产品回收没有明确标准,是不是还不如直接把手机扔进处理高科技产品的美国垃圾处理场呢?这样就不会像回收那样造成环境污染了?这一问题还有另一面,正如海那所说,尽管他卖出的手机最终可能还是会被扔掉,但这个手机转卖后拥有了三四次生命,这绝对比再生产三四个手机对环境的影响小。
       手机 有天堂吗
       手机曾经那么亲密地深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为何会如此迅速地将其抛弃呢?
       有时候,我们是迫于无奈。当美国人想换一家运营商时,就得买一个与其特殊网络适应的新手机。有时候,我们希望手机能有一些新功能:照相、播放MP3、浏览网页等。
       大部分手机“下岗”,显然不是由于技术退化,而是被某种流行趋势所抛弃。人们买手机不仅是为了这个小玩意儿,更希望它成为自己个性的表达。生产商们知道,人们会很乐意为那些看起来很酷或能够显示一定身份地位的产品买单。
       现在,美国市场上有470多种型号的手机,每个月有16种新手机问世,其中许多只不过是现有手机的简单升级版。一个人换手机往往源自简单的冲动,在浏览星期天的报纸时,突然发现一款很棒的手机只卖59美元,然后就想,“哦,我已经有一年半没换过手机了。”
       据统计,50%~60%的手机被更换是因为人们厌烦了其样式。此外,即使并不真正需要,消费者也希望手机具备一些新功能。
       也许穿过的牛仔裤在你心目中永远有一席之地,但手机不一样。当你买了一个手机后,它只会离你想要的完美越来越远。最初吸引你的东西会渐渐失去吸引力,最终,你对手机移情别恋。
       电子垃圾应该被回收或者再利用,但无论环保主义者多么苦口婆心,都不能让消费者或者制造商反省:为何要以如此惊人的速度不停制造、购买和扔掉手机?
       手机没有天堂,不管它们到了哪里,世界上总有一个地方受到污染、伤害或者损耗。唯一的天堂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每当看到一部新手机摆在我们面前时,都有一种完美的幻觉,这是旧手机无法激起的。虽然这种幻觉曾一次次在现实面前破灭,却总能刺激着我们去购买下一部新手机,逼迫旧手机踏上它的流浪旅程。
       (司马燕摘自《世界博览》200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