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中国式财富地图
作者:陈 涛

《青年文摘(绿版)》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国式国民财富的寻宝图上大大地写着这几个字:地产、金融、股市、矿产。它们是本轮国民财富增长的“四大金刚”。
       一个国家的国民财富增加了,当然是好事。但是,探究下去则未必尽然。
       惊人的财富膨胀
       在五千年的历史上,中国人的财富从来没有像最近这几年这样迅速地增长。
       七八年前,那些有1亿元身家的人已经是举国知名的大富豪了,而今天,这个数字恐怕连前2000名都进不了。依照胡润排行榜,新科首富的个人资产则高达1300亿元。2006年的首富个人资产为270亿元,这个数字在2007年只能排到第16位。
       当然,富豪是少数人。中国财富的整体情况如何呢?
       依照世界银行1998年发布的世界各国国民财富估算,中国国民财富总值为37万亿美元。其中自然资源和既有财产两项合计起来约为70万亿元人民币。今天,仅仅A股公司市值已经近30万亿人民币了,如果算上在香港、美国以及其他市场挂牌的中国公司,仅上市公司一块就超过40万亿,再加上中国的其他财富(自然资源、住房以及其他形式的财富),肯定远远超过70万亿。
       我们以比较容易估算的房产为例。全国现有住房总面积超过300亿平方米,如果以均价1500元计算,仅住房一项,就聚集了至少45万亿的财富。事实上,仅上海一城,最新的居民住房总量近3亿平方米,平均价格超过1万元,这样算下来,总值大约3万亿元。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出现了全国性的房价上涨,假设全国房价平均上涨500元,则因此增加的财富总额超过15万亿,人均超过1万元。
       除了房产,股票市场是另外一个造富基地。仅仅在2年多前,A股总市值仅为3万亿元,而今天,A股总市值已经近30万亿元。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个人投资者获益不浅。仅仅根据公开数据,炒股炒成身家上亿的也不在少数。
       地产何以成为财富头牌
       中国国民财富的增长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在各个领域齐头并进地增长,而是在几个特定的领域和板块中迅速膨胀。中国式国民财富的寻宝图上大大地写着这几个字:地产、金融、股市、矿产资源。它们是本轮国民财富增长的“四大金刚”。
       在这“四大金刚”中,地产是头牌。四年多前,中国当年的前100位富豪中,有40余人涉足地产。而在2007年的榜单中,这种趋势更明显了:前100位富豪中,有48人与地产直接相关,占了近乎半壁江山。
       地产业盛产富豪并不是因为这个行当的人比其他行当的从业者聪明或者踏实肯干,而是因为中国地产行业的制度设计。
       中国地产用的是“香港模式”。地产商从政府手中批发到70年使用权的地皮,然后,开发成楼盘,再把地皮70年的使用权与地上建筑一并零售给购房人。
       房子不断涨价的原因不在地上的建筑部分,而在地皮。
       市政建设会让地皮迅速地升值。例如地铁沿线的房价明显地比其他地方高。在一个经济体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政建设也会迅速发展,这就让不少地皮搭了市政建设的“顺风车”。公共的支出(市政建设)最后会表现在地产商的财务报表的收益中。这是地产商拿到的第一块奶酪。
       地产商并不需要特殊的牌照。从理论上讲,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地皮的批发价格就会体现市政建设的未来收益,这样地产商也就无利可图。
       事实不是这样的,在“香港模式”下,由于土地是成片批发,这就等于设置了事实上的门槛,大批资金不够雄厚的个人或者开发商连进场参与竞价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在“零售市场”上买到一小块地皮。庞大的批发零售差价,是地产商拿到的第二块奶酪。
       有了“市政建设”与“地皮的批发零售差”这两块收益,中国的地产商还受益于最近几年爆发的住房需求。这种需求一方面跟城市化进程有关,一方面跟在福利分房时期形成的长期历史欠债有关;此外,房产投资让需求进一步放大。这些因素齐聚在一起,使得地产商成为本轮财富大爆炸中最大的受益集团。
       银行业的秘密
       银行业是本轮财富大爆炸中的另外一个明星。
       以2007年10月17日收盘价计算,仅仅在A股上市的14家银行总市值就高达9.6万亿元,占总市值的三成多。在过去几年里,商业银行的早期投资人日进斗金,个人财富迅速膨胀。在富豪榜中能见到不少这样的身影。
       中国的银行业虽然值这么多钱,其实做的事情却很简单:揽储加放贷。就是让大家把钱存在它那里,然后找人再贷出去。存款利率低,贷款利率高,中间的利差就是它们的主要收入。由于通货膨胀的因素,在一个事实上处于“负利率”的时代里,银行的钱不愁贷不出去。道理很简单,如果今年的100元到明年的购买力只相当于现在的90元,就算是付8%的利息,到明年也能稳赚2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而且还能优中选优,只贷给最优秀的申请人。其结果自然是放贷量大增,同时,贷款质量也大增,坏账比例大幅度降低。最后的结果是,各家银行的赢利能力都突然地增强了,以上市银行为例,2007年几乎是全行业的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个别银行再做一点努力,竟然能做到净利润同比增长100%。
       股市、矿产:生产富豪的流水线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A股从1000点涨到今天的6000点。2007年的富豪榜中,富豪们之所以能身家大增,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股价上涨而带来其拥有的公司价值大增。
       除了做实业的企业家之外,那些投资股票市场的股民也有颇多收获。在过去的两年里,获得10倍以上的收益人不在少数。
       在过去几年里,国际市场上的各种矿产资源全线上涨,相应地,国内那些投资资源类企业的投资人也大赚特赚。最为知名的就是山西的煤矿主。2004年的时候,一吨煤售价大约为310元,而现在,这个数字变成了410元。由于生产成本基本不变,所以价格上涨部分几乎全是利润。石油的情况则更为明显,油价大幅度的上涨让中国石油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其股价也连续大涨。
       财富之源,还是财富之瘤
       直观地说,一个国家的国民财富增加了,当然是好事。但是,探究下去则未必尽然。特别对于这一轮中国财富大增长来说,可能是祸不是福。
       以房产为例。同样一间房子,昨天值50万,今天值100万,突地增加了50万的财富,难道这笔财富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当然不是的,总有人要为此付出成本。
       在上海,前几年有人提所谓“大排面指数”,说要看一个区域的房子值多少钱,先看该区域的饭馆一碗大排面多少钱,然后乘上系数1000,就是这个区域的合理房价了。这当然是一种很粗略的说法,但是,它的道理在于,房价与生活成本直接相关。你可能不需要买房,但是,你需要买东西,需要去饭馆,需要叫出租车,而这些服务的背后都有房子—出租车司机也需要住呀,而房价的上涨,也一定会影响到他的成本。今年以来的全国性物价上涨与房价上涨呈正相关的关系。
       银行股价的连续上涨被一些人认为是一项功绩,什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了之类的。但是,以人为的垄断行为制造出来的利润和业绩并不是创造财富,而仅仅是财富的大转移。在这种繁荣的背后,一大批本该获得贷款的企业贷不到钱,一些本该用低得多的利息贷款的企业拿不到低利息,存款人本来应该享有更高一点的利息收入,但是,这笔收入被银行集体给吞噬了。
       在这个格局下,银行业增加的财富,只不过是全社会贷款的企业以及个人损失的财富而已。
       形成财富肿瘤不是别的,乃是不合理的制度设计。例如,中国股票市场的大幅度上涨跟供不应求有直接的关系,而造成这种供不应求局面的正是中国股票的发审制度。资源价格涨价随着国际市场走,这个没错,问题是,新增的利润中有多少是由矿产资源本身带来的,多少是由矿产企业的经营带来的?在对矿产企业征收的税赋中有没有正确地反映矿产资源的贡献?
       财富,它是指导人们社会行为的指挥棒。一个好的指挥棒是这样的:它能让个人在获得财富的同时,必须为社会创造财富,让社会中的其他人能分享到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而且,这个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是充分竞争的、合理的。这样,整个社会的财富才会不断地增加,社会才会进步。这样一种制度设计,乃是全社会之福。
       (官焕祥摘自2007年10月18日
       《南方周末》,高兴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