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北京奥运空气保卫战
作者:格 桑

《青年文摘(绿版)》 2008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7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当天北京API(空气污染指数)是“88”,属于“二级良”。这让原本紧张的北京奥组委官员们长舒了一口气。然而,就在当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大洋彼岸表达了对北京空气污染问题的担忧:“保证运动员的健康是国际奥委会的首要工作,如果北京空气品质太差,像自行车这种耐力赛可能要重新排定比赛时间。”一时舆论哗然。
       北京申办奥运会之初,赛事时间安排在7月25日至8月10日。考虑到那时北京气象条件不利于赛事举行,北京奥组委希望向后顺延。几经周折,国际奥委会只允许推迟两周,也就是在8月8日开幕。那时北京恰逢酷暑,空气污染连同高温,可谓雪上加霜。
       北京奥组委承诺,奥运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一定达标。早在1998年,北京就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蓝天治理工程”。1998年,政府投入12.2亿美元治理大气污染,收效明显。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1998年是100天,2006年达到241天。其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均浓度值,已突破性地达到国家标准。
       难度比较大的是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现在仍然超标。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为土壤尘、机动车排放、燃煤、建筑水泥尘和二次转化粒子等。环保检测发现,首钢厂区及古城附近的可吸入颗粒物,最高达每立方米180微克,扩散方向还会因季节而改变。如果北京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全市可吸入颗粒物的年排放量应该不超过4万吨。首钢搬迁后,每年就可以减少1.8万吨,相当于上百家小型工业企业的排放总量。
       无论是正在搬迁中的首钢,还是制订的一系列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北京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和决心可谓空前。首钢搬迁成本高达500亿元,它不仅是北京城市规划的一大拐点,也关系到首都1/6产业工人的去向。新的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对北京市和周边省市通盘考虑,分为2008年奥运会前、奥运时段和赛事强化时段。
       会前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北京市三环内实现无煤区,全市燃煤总量控制在2500万吨内,对市内燃煤锅炉脱硫、脱氮并安装除尘设施;以首钢为代表的电厂、冶金、化工、石油等重点污染源,集中实行压产、限产,搬迁;与臭氧有关的全市1000座加油站、1200辆油罐车和部分油库的油气,均全部实施回收治理。此外,2008年奥运会前,北京市地铁口、商业区、交通枢纽、宾馆写字楼、社区及大学校内,都将有5万辆自行车向市民提供全城联网、异地存取的租赁服务。
       至于第二阶段,即奥运期间的58天,措施将更为严厉:扬尘污染控制——奥运期间所有工地的主要施工停止;机动车污染控制——六环内货车禁行,公务车70%停驶,社会车辆实行单双号行驶;工业污染控制——钢铁、化工、建材等工业企业停产或部分停产;燃煤污染减排——加大外网输电,充分利用燃气发电,压缩燃煤发电30%,全市燃煤设施停运。
       经过持续9年治理,北京的空气质量仍然不能令人满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华北地区没有形成“大奥运圈”概念。从产业结构来看,河北、辽宁、山西、内蒙古、山东等省大多是以矿产资源为主导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那里的铁矿、煤矿、发电厂,无一例外用煤作为燃料。经国家环保总局协调,北京、山西、天津、河北、内蒙古5省市区成立了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协调组。
       目前,北京市已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备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采用卫星遥感观测、飞机观测、铁塔观测、激光雷达监测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同时进行监测。在市区原有27个自动监测子站的基础上,根据赛事要求在场馆周边临时增设了18个监测子站和7个流动监测子站,及时监测赛区的空气质量。
       在每周更新一次的北京市区地图上,绿色已经过半。林业部门宣布提前一年完成了绿化承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阻挡沙尘入京,2007年底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43%。在寸土寸金的紫禁城外,在鳞次栉比的高楼群中,城市绿化更是见缝插针。对于个人而言,培养良好环保习惯至为重要。
       (本刊特约稿,高兴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