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生]蔡笑晚:我的事业是父亲
作者:陈 冰

《青年文摘(绿版)》 200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说起温州,似乎人人忙着做生意、发大财。而一位地道的温州人蔡笑晚却甘于清寂,留守家中,一心一意扮演好父亲的角色。几十年间,五儿一女出落了5位博士与1位硕士,他们的父亲蔡笑晚被人惊呼为“人才魔术师”。
       长子蔡天文,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次子蔡天武,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5岁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激光物理学博士学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的博士生),现为美国最大的金融公司高盛公司的副总裁;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曾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在国内经营实业;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毕业,曾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在上海创办私立医院;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现在中国建设银行工作;小女蔡天西,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岁考入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22岁获得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
       父亲,不得不做的事业
       1941年出生的蔡笑晚来自一个殷实的知识分子家庭。1959年,蔡笑晚高考数理化全部得满分,却因“政审”未通过而痛失读大学的机会。两年后,蔡笑晚卷土重来,终于顺利就读杭州大学物理系。1962年父亲病逝,蔡笑晚退学回家,承担起家庭重担。1967年,蔡笑晚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孩子。从那时起,他就决定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蔡笑晚打定主意要将自己的智慧、知识和追求,转化为下一代的发展优势。
       从杭州大学退学之后,蔡笑晚重拾了父亲的职业—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对于从医我有自己的考虑。个体医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可以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实施早教、早读、跳级的家庭教育方案。”
       开始行医那几年,蔡笑晚一家人住在九里村一间租来的百年老屋里,16平方米的两层楼,坐南朝北,夏热冬冷,楼下是店堂,楼上是一家8口的卧室兼书房。夜晚是一家人雷打不动的自习时间。蔡笑晚和妻子几乎牺牲了一切娱乐活动,甚至连亲戚朋友的婚宴喜酒也很少参加。每天清晨6点,蔡笑晚就在楼下拉二胡,孩子们在悠扬的琴声中陆续起床。后来,蔡笑晚发现孩子们对清晨的外语广播节目很感兴趣,就干脆用广播来叫孩子们起床。
       为了让孩子尽早入学,他们多次举家搬迁,正规小学不让进,就找简陋的农村小学,让孩子们入了学再转学。女儿蔡天西为了实现跳级,甚至放弃了在当地重点中学学习的机会,而转入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中学。蔡笑晚的理论是,普通学校不见得没有好老师,关键还是孩子的自学能力。
       早一点,再早一点
       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蔡笑晚坚定地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蔡笑晚所谓的早期教育,不在小学和幼儿园,而是在3岁之内,在摇篮中。他的早期育儿方法非常简单—注重细节,早恒结合。他特别训练孩子的专注力、胆略、爬行、玩水和语言数学能力。
       在大儿子蔡天文出生不到1个月,他们就有意识地从摇篮左边转到右边,然后又从右边转到左边,让孩子盯着不放。后来,又用色彩比较鲜艳或者带声音的玩具作为注视对象,并逐步延长注视时间。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小孩就会逐渐养成专注的习惯。
       在孩子满月之后,他们就经常用双手将他们高举向上。刚开始,孩子脸上会出现一种特殊的惊恐表情,久而久之,惊恐转变成了微笑,再后来,微笑变成了快乐的笑声。这种培养胆略的高举训练一直持续到孩子3周岁以后。
       爬行训练是小孩子最有兴趣的训练。他们总结出的经验是,为了让孩子爬得有兴趣,要在他面前放一个他最喜欢的玩具,而且这个玩具一定得放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
       蔡笑晚的另一项重要训练是洗澡和玩水。不管事情多忙,坚持每天给孩子洗澡,并且让他们玩水。春夏秋冬坚持不懈,不仅培养了小孩子的卫生习惯,而且他们家的孩子从小到大基本没有生过病,打过针。
       “逗笑”也是蔡笑晚早教中重要的一环。在孩子不到一个月时,他就天天坚持一边用手划他的下巴逗孩子笑,一边对着他喊数字。8个多月时,大儿子蔡天文就能按顺序念出1至5的全部数字。1周岁以后,蔡天文开始与家长正式对话。他们开始对他进行比较正规的口语训练—学习常用句子,纠正对话中错误的地方,并教他背诵一些古代诗歌和当地流行的民谣。两岁半以后,在认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最简单的加减运算训练,3岁以后,开始教孩子一些常用的汉字和简单的乘除运算。
        蔡天文3岁了,蔡笑晚给他背上小书包,按照学校的要求,按时上课、下课。“重要的不在于学到什么,而是要形成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与子女的沟通上,蔡笑晚同样遇到过困难。上世纪80年代初,《霍元甲》、《少林寺》等武侠片风靡一时,李连杰成了老四蔡天润的偶像,天天嚷嚷着要练功习武、除恶扬善,人们怎么劝阻都无济于事。
       1986年9月的一个清晨,老四郑重其事地向一家人道别,独自前往河南嵩山少林寺学习正宗武术。对于儿子的决定,蔡笑晚心中也是七上八下、提心吊胆,但他没有阻拦,而是告诉儿子:做自己想做的,做有个性的你,但是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要留心体察社会。个性倔强的老四当场写下保证书:今生决不后悔。
       老四走后,父子之间一直保持着通信,终于有一天,老四在信中写道:“习武虽有用,但是未来社会,还是先掌握知识要紧。”离家一年以后,老四又回到了高三课堂,后来心灵手巧的他考上华西医科大学,成了一名外科医生。
       快乐教育
       孩子们一过3岁,蔡笑晚的育才策略里又增加了一项立志教育。蔡笑晚在家里的墙壁上贴满了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顿等科学家的画像,一有空儿就给孩子们讲这些科学家的故事。“我鼓励孩子长大以后干大事业。我经常教他们背诵《荷马史诗》中的一段:莫辜负你一片聪明美质,你须抖擞精神,留个芳名在青史。还把这段写进了家训里。”
       在蔡笑晚看来,通过早期教育和立志教育奠定了人生的发展基础,之后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走上成材之路。“我不会一课一课地教他们,而是告诉他们哪些部分重要,要先学,哪些部分次要,可以晚些学。”蔡笑晚认为既然把父亲的角色当事业来追求,对自己的要求自然也不能放松。直到现在,蔡笑晚还保持着天天读书的习惯。在他的指导下,6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老大天文为报考中科大少年班,曾用半年时间学完高中的全部课程;老二天武花4个月学完高中3个学期的课程,一举考入少年班;老五和老六小学毕业后仅用一个暑假便自学完初一的内容,直接升入初二就读。
       六个孩子如此神奇,有人认为他们一定是在高度强制下度过童年的。蔡笑晚笑笑说:“孩子们从来都没有在高压下被动地学习,他们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的。相反,由于学校给孩子们留的家庭作业过多,我就给他们“减负”,不让他们无谓地做一些重复的数学题,让他们腾出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当然,良好的学习环境,蔡笑晚也动了不少心思来营造。家里没有运动设施,他就自己动手做了一张多功能乒乓球桌,撑起来是球桌,放下来就是张床。放学回来,兄妹六人常常围着这张桌子鏖战一番。他还专门从外地买来独轮自行车,让孩子练习杂耍表演。孩子们学习疲惫时,蔡笑晚还吹起悠扬的笛声让他们陶冶其中、乐在其中。在他的带领下,孩子们都学会了一两种乐器。
       早在1978年,蔡笑晚和妻子就自己设计旅游路线,带着孩子们走南闯北长见识。蔡笑晚曾利用暑假的一个月时间带孩子们游览了东北三省、天津、北京等地。“我们用最节省的方法—大部分靠走。孩子们也就10岁左右,两个人抬一个包,大人一人背一个。每到一个景点,我就给孩子们讲解有关的历史故事,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
       二儿子天武4周岁的时候,在码头迷路了。他凭着从小培养的认路能力,居然独自一人走了15里路回到家中。这件小事让蔡笑晚夫妇更加坚信,任何一种能力都是训练出来的。
       蔡笑晚始终坚信:人的智力相差无几,真正决定成才的,是经常为人们所忽略的非智力因素,诸如意志、道德、健康、社会交往能力等素质。鼓励小孩从小立志,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他给六个孩子分别取了孟子、孙子、荀子、润子、曾子、西子的小名,想用这些不平凡的名字来激励他们从小立大志。他让他们从小就记得这首唱了百年的儿歌:“三十三天天外天,白云里面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刘伟摘自《新民周刊》200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