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成长]最佳雇主的神话
作者:谁谁谁

《青年文摘(绿版)》 200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永远忘不了大学毕业找工作时的一幕幕情景,那时高校毕业生心目中的“最佳雇主”是麦肯锡、汇丰银行、IBM、联合利华这样的大品牌跨国公司。传说中的神话是,他们起薪5000,有机会被送到总部工作等。薪酬,成为“最佳”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僧多粥少,“最佳雇主”们可以倨傲地挺进他们看得上的名校,排出三五个可怜的招聘名额,在一两千个应聘者中精挑细选。学生们形象地称之为“撇脂”招聘,意思是他们撇走了最肥美的人才。
       被“最佳雇主”相中的“肥脂”们当然欢欣雀跃,落选的“瘦脂”们各自怀着遗憾走进提供不同薪酬的雇主怀抱。三五年后,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会再次邂逅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当年幸运的“肥脂”因为过多享受大公司提供的稳定运营环境、成熟的操作流程以及完善的福利体系,而退化为生产线上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而不幸的“瘦脂”们却很可能因为处在灵活机动的小公司而出落得精明能干、以一当十。
       最近接到一位同学的短信,作为当年的“肥脂”幸运儿,他终于痛下决心,离开了那个如今被他称之为“温室”的“最佳雇主”,究其原因,是在最近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受了刺激。当年那个最瘦的“瘦脂”同学,在一个中小城市开了家工厂,生产电脑风扇,一年也赚两三百万。而这位电脑风扇企业家,当年投奔的雇主几乎是所有人心目中的“最差雇主”:老板看上去像个乡镇企业家的暴发户,公司营利模式莫测高深,基本上可以用“什么赚钱做什么”来形容。尽管风扇企业家两年后离开了“最差雇主”,却带走了后者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经营理念,以及无所不用其极的经营手段,并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黄芳平摘自2007年6月18日《上海壹周》,刘辉图)